方原應允了群臣的建議,決定不再御駕親征,而採用折中的法子,他會走海路前去廣州城巡視,一則是就近督導雲南之戰,一則巡視閩廣市舶司。
京城的政務,交由崇禎、內閣來主持;軍務則交由景傑、公主共同決議。
第三個議題,就是商議出征雲南具體的軍事計劃。
自古攻打雲南,只有三條路線。
一條是走重慶南下永寧,這一條路最好走,當年沐英平定雲南,走的也是這一條線路。但因為重慶還在流寇劉宗敏手中,所以是此路不通。
一條是走湖廣的辰州,經貴州的沅州、普定進入雲南。
還有一條是從廣州,經廣西,進入雲南。
經過與眾將的商議,方原決定採取的路線是經經湖廣的辰州,由貴州入雲南;從廣州經廣西進入雲南。
其中湖廣貴州雲南這一戰線是主攻方向,由高元爵的四萬高家軍為先鋒主力,中部軍區的四萬軍隊為中軍,總共合兵八萬。出征主帥是甘輝,副帥是徐誠。甘輝是主持軍務,徐誠則是方原培養的年青一代的將領,這次是第一次去戰場鍍金,將來會委以大任。
還有一條線路是,廣州廣西雲南這一條戰線是輔攻方向。由京城援兵四萬,自海路抵達廣州。再與南部軍區集結的四萬軍隊匯合,也是合兵八萬。
這一路由方原擔任名義上的統帥,張英擔任行軍主帥,吳三桂為副帥。這一次出征雲南,也是方原給吳三桂這個徵南將軍最後一個機會。吳三桂若不服方原對他的打壓,想要封號和實權,就必須用戰場上的表現來賺,而不是靠著他是大明叛將祖大壽的外甥,吃關寧軍閥集團的老本。
第四個議題,就是解決雲南的外援問題。
單憑沐王府,還有云南土司那點兵力,怎麼可能抵抗朝廷兩路進擊的,十六萬大軍?沐天波必然會向周圍的勢力求援。
其中廣西、貴州兩省,因靠著湖廣、廣州,給當地土司一個膽子,也不敢去援救沐王府,因會在沐天波之前遭到朝廷首當其衝的打擊。但四川的張獻忠、劉宗敏,甚至是緬甸王會不會派兵支援沐天波和方原死抗,那就殊難預料。
方原立刻派人向廣西、貴州的土司發去了詔書,令二地土司各自出兵兩萬,隨朝廷軍隊一同征討雲南。若不執行朝廷旨令,朝廷兵馬所至,會先行攻打沿途拒不執行的土司。
至於四川、緬甸方向,確實在方原的控制範圍之外,方原也不可能對這兩地發號司令。只能派出兩路使者,分別前去四川、緬甸傳令。
入川的一路,書信送給了張獻忠,嚴令他莫要『插』手雲南之戰。否則會斷絕蜀中與外界的一切生意往來,接下來會第一個討伐張獻忠。
去緬甸的一路,是由閩廣都督府發去的外交照會,宣告沐王府叛『亂』,大明朝廷正在出兵平叛。緬甸王可以坐山觀虎鬥,但嚴禁出兵援助沐王府叛軍。否則,朝廷踏平雲南之時,必然會派兵前去緬甸捉拿緬甸王到京城伏法。
方原做好了一切軍事、外交的準備,在半個月後,四萬明軍便從天津衛,由海路南下奔赴廣州,參加這一場討伐雲南之戰。
喜歡回到明末玩淘寶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末玩淘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