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的下一步任務,就是出征雲南的沐王府。討伐雲南的軍事會議,在皇極殿進行。
這次軍事會議的第一個議題,就是怎麼解決雲南的問題。
雲南沐王府從明初的沐英開始,已傳了十餘代,如今的黔國公是沐天波。
沐天波,在歷史上是永曆皇帝麾下的重臣,曾與永曆皇帝一同逃難到緬甸。在永曆皇帝一行被緬甸王偷襲之時,戰死殉國。
對這個大明的忠臣,這一兩年來,方原是極盡招攬,採用的是懷柔之策。甚至請崇禎皇帝親自傳送詔書前去雲南,要求沐天波投降,不要再負隅頑抗。只要沐天波接受與廣西、貴州一樣,接受明朝委派官吏當一把手,其他的官員由本地人擔任,雙方就可以免了兵戎之禍。
但沐天波卻提出了兩個要求。
其一,是打著大明王朝的名義,要求方原退去攝政王之位,還政崇禎,恢復大明正統。
其二,雲南必須保持之前的沐王府自治狀態,不接受朝廷對雲南委任官員。
方原看了沐天波提出的兩個要求,一個是為了大明正統,一個是為了在雲南割據。
單單說沐天波是忠臣,或是割據的軍閥都不客觀。
若沐天波是忠臣,就不該提出雲南自治的要求。若沐天波是想割據,就不該提出要方原免了攝政王之位,還政崇禎這個方原絕不可能答應的要求,自斷談判的退路。
在方原看來,沐天波是既想當大明忠臣,又想在雲南自治。面對方原主政的朝廷,連戰略目的都不清晰。
或許沐天波本人如今就在矛盾之中,也不看看自己手中有多少籌碼,魚與熊掌就想兼得。
既然沐天波自斷了和談之路,第一個議題也就有了明確的答案,只能用武力來解決雲南的歸屬問題。
第二個議題,就是方原要不要親自率軍前去征討雲南。
以方原的想法,還是想親征雲南。征討雲南,只要派出的軍隊足夠,在軍事上不是問題。方原的真實想法是,他從未去過雲南,想趁機去散散心,領略一下雲南的大好風光。
但他這個提議一出口,立刻被內閣首輔王秉鑑,還有天下兵馬大元帥景傑給否決了。
王秉鑑開口道,“攝政王,你身系天下之安危,豈能置軍政於不顧,前去數千裡之外的雲南親征?一旦攝政王離京,京城突發變故,如何是好?!”
景傑也開口道,“攝政王,如今的你已不是當年的巡撫、總督,而是執政天下的攝政王,確實不應再親赴蠻荒之地,區區一個雲南沐王府,派出偏師也能剿滅了。”
軍政官員齊齊稱是,勸說方原不必因小失大,前去雲南犯險。
方原也很是無語,景傑和群臣所言也是有理。他是攝政王,也是大明天下實際上的主人。他率軍出征,已不是尋常出征,而是名副其實的御駕親征,哪有皇帝動輒御駕親征的說法?身份不同,確實不能再和之前一樣,還能渡海深入臺灣那種不『毛』之地去過一過戰場的癮。
唉!這就是位高權重的代價,高處不勝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