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明末玩淘寶 > 第七百零二章 大淩河之戰

第七百零二章 大淩河之戰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大唐潛龍 大唐開局點水成冰 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 從西漢開始擺爛 大清宮裡的小人物 暗戰 爆笑艦炮手 西晉二當家 亂世才子 大明:我,開國王爺,帶頭反對分封制 美利堅獵魔紀 故宋帆影 曹魏天子 我是特種兵之狼兵 隋末之群英逐鹿 大宋醫相 回到明末玩淘寶 三國之裴元慶傳奇 反清 三國之我是廢帝劉辯

廣寧城

阿濟格所屬雖有兩百個牛錄,六萬軍士。但真正屬於鑲白旗的,只有三萬鐵騎,還有三萬,則是戰力不強,裝備也差的蒙、漢八旗。

蒙、漢八旗的軍隊,守城有餘,野戰不足。

阿濟格面臨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堅守廣寧城,以等待盛京的援軍到來,再內外夾擊。這個是最穩妥的法子,也能最大限度的儲存鑲白旗的實力,阿濟格本人也是傾向於採用這個戰略。

一是率軍出城野戰,禦敵於大淩河之南。與之前的薩爾滸、遼陽、廣寧、松錦大戰一樣,在野戰中挫敗明軍的攻勢。這是激進的法子,尼堪等滿清的猛將,傾向於這個法子。

阿濟格與尼堪等將商議了一日一夜,仍是遲疑不決,就在拖延的這個時間裡,方原已行軍到了寧遠,正在逼近錦州。

軍情已十分緊急,尼堪大怒道,“我大清勇士遇上南蠻子,從來是縱橫無敵,打得南蠻子不敢野戰,只敢守城。如今堂堂三萬大清鐵騎,豈有龜縮廣寧城之理,我大清鐵騎害怕了南蠻子不成?”

阿濟格思來想去,尼堪的話也是在理。一旦軍中傳出大清鐵騎不敢野戰,只敢守城的風聲,造成的政治損失,遠比軍事損失更為可怕。何況,三萬滿清鐵騎是騎兵,放棄守城,出戰野戰才是揚長避短。

眾將既然求戰心切,阿濟格也下了決心,他本人率漢、蒙八旗的軍士堅守廣寧城,等待盛京的援兵。尼堪率三萬八旗鐵騎前去大淩河狙擊方原的攻勢。

方原親率的大軍趕到大淩河時,尼堪的三萬騎兵也已抵達了大淩河對岸,卻沒有駐紮在河邊,而是離著大淩河五里之地駐紮,而且還將大淩河上的浮橋拆了。

以滿清將領的文化水平,基本不可能看懂深奧的孫子兵法,幾乎是拿著通俗易懂的三國演義當兵書的。

方原一見尼堪擺出的這個離水源地數里之地的陣勢,目的相當的明顯,就是想等方原的大軍渡河之時,半渡而擊,一戰而勝。

尼堪的佈陣給方原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想搶渡渡河就必須在大淩河江面搭建幾條臨時的浮橋,這對明軍來說並非難事。但最大的困難是,這種臨時搭建的浮橋,承重量不大,騎兵、步兵可以透過,但重量大的坦克卻是透過不了的。要想令坦克過江,必須搭建承重高的正式浮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換句話說,大淩河這一戰,坦克是派不上用場的,只能停留在大淩河南岸觀戰。能參戰的只有赤古臺的三萬騎兵,郝搖旗的五萬精銳步兵。

大軍帳之內,方原、景傑、赤古臺、郝搖旗四人在連夜商議,大淩河這一戰該怎麼搶渡渡河,怎麼守住河灘陣地,否則若真的被尼堪三萬鐵騎半渡而擊,那後果不堪設想。

赤古臺朗聲道,“攝政王,戰場上哪有這許多顧忌,只要連夜搭浮橋,一夜之間至少能渡過五千騎兵。”

景傑說道,“老大,韃子的騎兵共有三萬,若我軍只能渡過五千騎兵,在兵力上處於弱勢,怕是會一戰而潰。我軍的優勢在數量,韃子兵的優勢在大淩河,我們強行渡河是以短擊長,正中韃子兵下懷。我建議還是分兵兩支,分兩個點渡河,便可以分化韃子兵的兵力,揚長避短。”

方原沉吟道,“分兵兩路?一虛一實,還是兩路都是實?!若兩路都是實,韃子也可以分兵兩路,兵力還是佔有優勢。”

景傑反問道,“老大是想一虛一實?!一路佯攻,一路實渡?”

方原被他猜中了心思,呵呵一笑道,“一虛一實不好玩,要兩虛一實才好玩。我們就和韃子兵玩一次心理戰,看韃子兵看三國演義來打仗,能看出什麼能耐。”

方原起身衝赤古臺道,“赤古臺,你派出兩個偏將,一人統領一千騎兵分別往大淩河上下游轉移。任務只有一個,馬蹄踏過的塵土越大越好,能搞出多大動靜算多大動靜,一千人能搞出一萬人的動靜,就最好不過。”

景傑也看清了方原的渡河計劃,明軍的優勢在主攻,可以先下手為強。而韃子兵是主守,只能被動防禦。明軍可以隨意落子,韃子兵只能見招拆招。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