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朝廷派使者來,方原是半點也不驚訝。但孫傳庭私下派使者來,方原是十分的驚訝。
因雙方乃是敵對狀態,孫傳庭身為前方大將,私自派出使者方原談判。往小了說,是目無君長;往大了說,則是意圖謀反。當年袁崇煥被殺的一條罪名就是私自與滿清議和。
既然孫傳庭派來了使者,方原也就樂得聽一聽使者的說法。
方原在王府接見了孫傳庭派來的使者,赫然竟是方原的老熟人,封地在淮安府的魯王朱以海。
朱以海乃是根紅苗正的大明藩王,又算是與方原關係還算和睦的老熟人,更是一起做過案,殺過前任魯王朱以派的老搭檔。
他親自來江南當使者,方原也不能怠慢,連忙起身,走了近前拱手說道,“原來是魯王殿下,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
朱以海也滿臉的笑容,客氣的說道,“攝政王無須客氣,我們都是王,還望莫責怪我來得唐突才好。”
方原見他輕描淡寫的認同了自己的攝政王之位,對這個自封的王爵並無芥蒂,也是心生好感,忙拉著他的手兒到了正位,與他並肩而坐,繼續和他客套,“魯王殿下是根紅苗正的大明親王,我這是野路子,不能比,不能比。”
朱以海哈哈一笑說,“我這個根紅苗正,如今卻要代孫督師來當個和事佬,和攝政王沒得比,沒得比啊!”
方原令女婢上了茶,便開門見山的問道,“不知孫督師託魯王殿下帶來了什麼指教,我洗耳恭聽。”
朱以海搖手說道,“指教談不上,我這個夾在孫督師和攝政王之間的小藩王就是來替二位當一個傳話筒。”
方原也是他說的乃是實情,朱以海的封地在淮安府,剛好夾在方原和孫傳庭之間,是雙方的緩衝地帶。無論方原北伐,還是京城朝廷南下,都必經朱以海封地。
戰事一起,淮安府必然是雙方交戰的主戰場,朱以海如今在中間是左右為難,所以不得不紆尊降貴,作為一個使者,親自來說和。
朱以海繼續說道,“孫督師的想法還是想與攝政王和談,雙方談和之後,攝政王由長江直趨湖廣、巴蜀,而朝廷則攻打闖賊的河南府,再聯合秦軍從陝西南下,一舉殲滅闖賊、大西賊兩大流寇!”
“待大明境內流寇平定之後,我們再出兵遼東,一舉剷除遼東的滿清,中興大明!”
方原聽了是暗暗好笑,朱以海一來就給他畫了好大一個餅,甚至連未來的藍圖都替他規劃好了。但,朱以海卻故意對最緊要的問題避重就輕,就是雙方和談的條件是什麼,孫傳庭談出的條件,朝廷還不會認可。不然雙方就是在玩口活,還不如節省點時間,各回各家。
方原嘿嘿一笑說,“孫督師作為封疆大吏,私下和我和談,怕是不妥當吧!”
朱以海忙說道,“孫督師是身懷陛下、皇后的密旨,奉命和談,所以攝政王大可不必疑慮。”
方原聽了是微微一驚,孫傳庭有周皇后的密旨,還能說得通。但說到有崇禎皇帝的密旨,那就匪夷所思了。崇禎皇帝不是被軟禁了?是京城出了什麼變故,還是在假傳聖旨來忽悠方原的?
方原遲疑的問道,“陛下不是被周皇后、監國太子軟禁了?孫督師是在假借陛下之命,行欺詐之實啊!”
朱以海連忙解釋說,“我之前也是不信,但孫督師言之鑿鑿,我瞧著也不似假的吧!區區的伎倆,攝政王怎麼可能上鉤?”
方原開門見山的問道,“和談的條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