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再次派出了五萬左軍支援池州府戰局,趙全忠立刻撤回了徽州府,五萬左軍也再次包圍了西安縣。左軍的軍糧補給不上,左夢庚也不敢踏入徽州府境內,只能選擇繼續在池州府劫掠,籌集軍糧後,再強攻徽州府。
戰況再次陷入膠著,但時間已過去了兩、三個月。
京口碼頭,兵部尚書張國維、天津衛指揮使費成的朝廷水師沿大運河南下,和高傑的明軍水路並進,強攻瓜洲渡。在瓜洲渡遇到了揚州水師、海沙幫戰船的頑強阻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雙方在瓜洲渡大戰了一個月,瓜洲渡失陷,朱慈煥率殘兵從水路逃回了揚州城駐守。
高傑的五萬明軍將揚州城圍了個嚴嚴實實,猛攻不止。而朝廷的水師則繼續南下,攻打龍江、京口兩個碼頭。
景傑只能向施福的水師傳令,立刻回師救火。施福無奈之下,放棄了對左軍水師的追殺,也不來不及休整補充,再次殺回龍江碼頭。
施福的水師在龍江碼頭,遭遇了朝廷水師、鳳陽水師聯軍。
雙方大戰三日三夜,因施福的水師戰艦不足,又連續一個月作戰,軍士早已疲憊至極,費盡全力,也沒能擊潰朝廷的水師,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瓜洲渡失守,朝廷的運兵船不斷透過大運河南下,往京口碼頭登陸。
不到十日時間,朝廷運兵船已輸送了三萬周遇吉的晉軍,在鎮江府的京口碼頭登陸,強攻不止。京口碼頭乃是江南最後的屏障,京口碼頭一旦有失,鎮江、常州、蘇州、松江諸府皆無險可守。
雙方的大戰已進入刺刀見紅的白熱化,景傑能投入的玄甲軍士已盡數投入了戰場。無論是太湖基地,還是蘇州城,已是無兵可調,只能率僅有的五千玄甲軍士與周遇吉部將楊樞的三萬晉軍在京口碼頭展開殘酷的攻防戰。
晉軍乃是周遇吉練出的精兵,戰力著實不差,再加上有人數的優勢,將景傑的五千玄甲軍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前方的戰局在苦苦支撐,在後方,小苑、秦展也自知今次為了後宮之爭,闖下了大禍。
小苑本以為這一次不過是一次當年五路討伐南直隸的翻版,所以為了鬥垮公主,不惜四處挑撥離間,唯恐天下不亂。
但戰事真的爆發,朝廷、左良玉攻勢之兇猛,竟然打得玄甲軍各條防線搖搖欲墜,這是小苑始料未及的。
她這才知拿軍政大事來爭風吃醋簡直是荒唐至極,只能盡數派出三千錦衣衛,前去人心浮動的江南諸府維持治安。只要膽敢在戰爭期間,在諸府趁機煽動民亂的,無論是東林黨文人,還是朝廷派來的細作,一律不經審判,當場處決。
錦衣衛在諸府斬殺三百餘東林黨文人後,終於穩定後方局勢。
蘇州城的內閣成員王秉鑑,席本楨也不斷組織後方的精壯勞力、軍資,糧草,不斷的運去京口碼頭,支援景傑的抗戰。
冒闢疆、柳如是二人充分發揮了御用文人的作用,甚至連一貫和方原唱反調的顧炎武,也不斷透過江南週報,光明報,向民間傳遞鼓舞人心,正能量的情報,安撫民心。
眾志成城、數管齊下之下,本是蠢蠢欲動的民心,還有趁機作亂的東林黨人也漸漸消停了下來。
朝廷、左良玉本是十拿九穩的兩路進兵,在南直隸僵持了兩、三個月,還沒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雖是處處烽火,卻始終無法擊潰玄甲軍的防線。
其中主要的緣由,就在周遇吉的八萬主力明軍中,有五萬被死死拖在高郵衛城下。若這支五萬的明軍一旦攻破高郵衛,無論揚州城,甚至是鎮江京口碼頭的防線也會立刻崩盤,朝廷的明軍就能立刻席捲江南諸府。
這一場大戰的勝負節點,再次來到了慘烈至極的高郵衛攻防戰!
喜歡回到明末玩淘寶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末玩淘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