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之內本有劉良佐侄子劉澤洪駐紮的一萬劉軍,劉澤洪素來以智將自居,見玄甲軍初來紮營未穩,還想玩個兵法戰略,派出五千軍士趁夜突襲玄甲軍軍營。
景傑對這次偷襲早就準備,輕鬆的擊潰了劉軍的偷襲,戰勝之後還派出趙全忠的玄甲鐵騎追殺,五千出城偷襲的劉軍,逃回歙縣城的只有兩千殘兵敗將。
劉澤洪出城偷襲慘敗,頓時從智將變成了慫包,趁著玄甲軍還未攻城,帶著六、七千劉軍連夜逃奔池州而去。
景傑得到劉澤洪逃跑的軍報,再次派出趙全忠率玄甲鐵騎銜尾追殺,追到池州、徽州交界之處,活捉了主將劉澤洪。
景傑派軍士將劉澤洪押去交給方原處治,劉軍願意投降歸順的一概押為俘虜,這一戰收編的劉軍俘虜,達七千之眾。
劉澤洪被押到了蘇州城,因他曾出兵抵抗玄甲軍,方原立刻下令將劉澤洪斬首,首級連同再一次勸降的書信,一併送給了劉良佐。書信裡再次對劉良佐進行勸降,並重申了規矩,劉軍還有誰膽敢抵抗玄甲軍的兵威,與劉澤洪同一下場!
劉良佐接到方原的書信,還有劉澤洪的人頭,嚇得立刻下令劉軍全部龜縮在池州府的治所貴池縣,並傳令全軍,膽敢有向玄甲軍射出一箭一矢的,以軍法論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良佐嚴整了‘絕不抵抗’的軍紀,再次向方原發去了書信,聲稱願意投降,為方原馬頭卒,隨方原出征福建,還是抵禦左良玉都行。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不改編軍隊,這支三、四萬人的劉軍仍歸劉良佐統領。
方原冷笑著撕了劉良佐的投降書信,給劉良佐回信,這一次投降的條件,已從松江府總兵變成了寧國府總兵。寧國府是一個夾在徽州與蘇州之間的州府,算是從一個富府改到了窮府,這也是對劉良佐最後的警告。
二十日後,景傑在歙縣休整結束,率玄甲軍再次出征,出擊劉良佐最後的老巢池州府。大軍所過的州縣,縣令皆率官府官吏主動投降歸順,景傑善言安撫後,也不進城池,直趨池州府的治所貴池縣。
二十五日後,玄甲軍抵達了池州府的治所貴池縣。劉良佐既不反抗,也不投降,只是緊閉城門,並向景傑傳來書信,給出了最後投降條件,允許他保留五千親兵,其餘的劉軍接受改編。
景傑懶得和這個死到臨頭還執迷不悟的軍閥多廢話,立刻下令火炮營的五十門火炮在城外高地擺成火炮陣地。
萬炮齊響,玄甲軍衝著池州府連轟了三日三夜,聲勢震天。
劉良佐的心理防線被接連三日的炮擊給徹底打崩潰了,在出徵第二十八日,終於肉袒出城,到景傑軍營投降,貴池城內的三萬劉軍也隨之投降。
至此,景傑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摧枯拉朽一般擊潰了盤踞在惠州、池州的軍閥劉良佐。
景傑令趙全忠率五千玄甲鐵騎在池州府安民,接管投降的州縣,親自將俘虜的三萬軍士,連同六看押往蘇州城覆命。
方原在三萬劉軍裡,只挑選了一萬精壯,將編制徹底打亂,以百人一隊安插進了玄甲軍步戰營。
其餘不符合玄甲軍要求的兩萬軍士暫時就留在了池州府,與左良玉大戰在即,這些軍士就是戰五渣,只要數量足夠,也可以對左良玉形成一定的威懾。
至於一再磨磨唧唧的談條件,不願爽快投降的劉良佐。方原取消了之前給劉良佐所有的封官承諾,責令他上繳五十萬兩銀子買命錢,然後帶著他的家眷,銀子,離開浙直境內,自行去謀出路。
喜歡回到明末玩淘寶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末玩淘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