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鄭家在浙江大戰之時,天下大勢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鎮守巴蜀數十年的女將秦良玉在崇禎十八年春過世,一直攻打夔州一線沒有進展的張獻忠終於找到了入川的機會。
在河南、江西沒有重大突破的張獻忠,決定改變之前鏖戰中原的戰略,轉而採取劉備當年成就帝王之業的路線,先據四川、湖廣,再徐圖進取。至不濟,也能割據四川,當個川中的土霸王。
張獻忠盡起三十萬大軍先是攻佔川北重鎮重慶,再令四大義子之首的孫可望留守湖廣,分派其他三子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各領一路大軍,每路十萬之眾,分三路大舉入川。
三路大軍勢不可當,僅用了一個月內便攻佔四川的首府成都,四川藩國的蜀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淥自盡,四川巡撫龍文光被虜,堅決不降,被殺。
攻陷四川之後,張獻忠已獨佔了湖廣、四川二省,勢力大增,引來了相鄰軍閥,河南李自成,江西左良玉的恐懼。
張、李二人雖然都出自農民起義,當年也曾有過合作,但之前就有宿怨,也有過火併。
張獻忠若得了四川、湖廣,便成了除大明朝廷之外,唯一一個擁有二省之地的大軍閥,下一步的目標就可能兵鋒直指江西左良玉,或是河南李自成。
李自成所在的河南,因夾在京畿明軍、秦軍、晉軍、張獻忠、左良玉五大勢力之間,形勢最為惡劣,必須要想法子取得戰略突破。
李自成曾經試著往北突破,卻被秦軍、晉軍擋在了黃河以南。唯一突破戰略困境的法子,就是向南突破,準備趁著張獻忠的精兵強將大舉入川,後防空虛的機會,襲取湖廣,擴充勢力。
李自成先是派人與江西的大軍閥左良玉達成秘密協議,他取張獻忠的湖廣,左良玉取南直隸的安慶、廬州、鳳陽三府,互不干涉。
在與左良玉達成了默契之後,李自成擔心北面會被陝西的秦軍、山西的晉軍攻打,又派人給朝廷上了密摺,以張獻忠擅自攻伐為由。願替朝廷討伐不臣的張獻忠,請求朝廷名義上的支援。
曾經的兩大巨寇要自相殘殺,朝廷當然是樂觀其成。內閣願承認李自成這一次出征的合法性,但只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李自成佔領了湖廣之後,必須歸還朝廷河南的彰德、懷慶、衛輝、開封、歸德五府。
這五府其實是河南北邊的五府,其中彰德、懷慶、衛輝三府在黃河以北,缺少水師策應的李自成對這三府的統治力本就薄弱,只要京畿明軍、晉軍南下,三府肯定是守不住的。佔著三府也無法消化,不如賣個面子給朝廷,痛快的送還了。
開封府是個大府,兩年前也是耗盡了軍力,三次進兵才攻陷了開封。但經過戰火常年洗禮的開封城早已殘敗不堪,再加上開封乃是無險可守的大平原,根本不適合堅守。強行駐守,需要付出慘烈的代價。
況且開封府利於騎兵突擊,李自成麾下的五營精騎兵十分兇猛,若是願意的話,隨時能再次打下開封。
至於歸德府,緊靠南直隸,開封一旦沒了,歸德府就是孤懸在外的一府,還與不還,並無區別。
若能以這五府換取張獻忠的湖廣,那就是筆合算的買賣。
李自成在經過與軍師牛金星、宋獻策的反覆論證利弊之後,也就認可了朝廷提出的這個方案。
李自成令侄兒李過,田見秀留守河南,以大將劉宗敏為先鋒,李巖為後軍,牛金星、宋獻策為謀士,率軍二十萬全面攻打湖廣。
張獻忠初入四川,各地還有不少反抗的明軍,入川的主力正在四川平定各地的反叛,根本不及抽軍前去湖廣救援。
面臨李自成的猛攻,孫可望勉強支撐了三個月,便宣告不支,逃回了川中。湖廣大部分淪陷,落入李自成的囊中。
本是佔據兩省的張獻忠是先甜後苦,成了劉備第二,得了四川,丟了湖廣,為李自成做了嫁衣。他對李自成是恨之入骨,但因川中各地明軍反抗不斷,也不敢輕易出川爭奪湖廣,只能暫時忍氣吞聲,先徹底消化了四川,再想法子出川爭雄。
李自成攻打張獻忠之後,立刻向朝廷上了奏摺,要求剝奪張獻忠湖廣總督之職,轉而交給他。
朝廷立刻下了詔書,再次冊封張獻忠為四川總督,李自成為湖廣兼河南三府總督,在二流寇間不偏不倚,保持中立的態度。對二流寇攻佔的地盤,也一概承認,只是強烈的敦促李自成交割河南的北五府。
李自成為了避免多線作戰,也就依照承諾,送還了朝廷北五府的統治權,令侄兒李過將二十萬闖軍駐紮在汝寧州,與北五府對峙。
京畿的孫傳庭、山西的周遇吉得了朝廷的旨意,出兵開始接收河南的北五府。其中開封、歸德二府,歸京薊總督孫傳庭駐防;彰德、衛輝、懷慶三府,歸宣太總督周遇吉駐防。並委派了兩個巡撫,五府的知府前去當地聚集流民,開始在五府種植紅薯充飢,恢復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