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謐、曲從直等知府領著府衙同知齊齊起身,連連稱是。
方原公佈了兩條新政,品了一口碧螺春,又說道,“第三條新政,就是......”
他咳嗽了一聲,繼續說道,“仿朝廷的體制設立內閣,負責我轄內各州府的施政方略,還有政策的擬定。這個內閣,與朝廷的內閣稍有不同。內閣初定為五人,每三年重新選一次,從官府的官員甄選三人,商會甄選一人,百姓裡甄選一人。”
眾人聽了是面面相覷,他這個想法倒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商人、百姓還能入內閣?這在所有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人的目瞪口呆,方原是視如不見,繼續說道,“在內閣之下,設兩個機構。一個是商業協會,由各個商幫組成,商會的入閣人選由商業協會內部推選。”
“一個是人民總會,由每個縣在擁有自耕地的農民,工戶、醫戶等沒有舉人以上功名,會寫字、識字的百姓裡推薦一人,再由人民總會推選一人入閣。”
“第一屆內閣,商業協會、人民總會的人選由我先指定,商業協會入閣的是洞庭商幫席家的席本楨;人民總會入閣的是冒闢疆。今後商業協會、人民總會的組織搭建、選址、運作由你二人負責。”
他這些安排私下已與席本楨、冒闢疆溝透過了,二人站起身子拱手領命。
方原令二人坐了,又說道,“官府入閣的三人由總督來點名指定,願意入閣的,州府同知以上的官員可以毛遂自薦。”
這三個官府入閣的名額,本來是毫無懸念,就該是王秉鑑、陳洪謐、曲從直三各知府的,但前提是三人願意主動來申請入閣。
王秉鑑想了想,又是第一個起身拱手說,“方總督,我願卸了兩府巡撫之職,入內閣理政。”
方原點了點頭說,“好,你的知府之位由二府同知代理。”
他又瞥過默不作聲的陳洪謐、曲從直二人一眼,這兩個老狐狸的心思他是心知肚明,是在猶豫要不要站隊在方原這邊。
方原一個總督竟然成立只有朝廷才能設定的內閣班子,和朝廷對抗之心已是昭然若揭。若不入這個內閣,等方原失敗了,朝廷追究起來,二人也可推說是受了方原的脅迫,不得已而為之。若入了這個內閣,就是旗幟鮮明的站在方原這一方的核心成員,方原一旦失敗,連脫罪的理由都找不到。
方原令官府的官員在眾目睽睽下表態,也是要他們公開的站隊,以免內閣裡還混入有二心的官員,那就笑掉人大牙。
既然二人心不甘情不願,其他府衙的同知也沒毛遂自薦的,方原也不去勉強,繼續說道,“既然五人的人選不足,內閣的人選就暫定由王秉鑑、席本楨、冒闢疆三人,王秉鑑為內閣首輔。”
“今後但凡各項政略的制定,賑災、修建道路橋樑等款項的支撥,同知以下官吏的任免,由各府府衙上報內閣,再由內閣票擬後交總督府稽核,加蓋總督印後才能實施。”
至此,行政條線的政務,方原全交給了這個新成立的內閣來打理。這個內閣班子,有政務、官場經驗老到的王秉鑑,有精通商業成本計算的席本楨,還有剛正不阿的冒闢疆,實在是最合理的搭配。
軍隊作為獨立條線交給了景傑,內廷的錦衣衛交給了秦展,獨立核算團交給了小苑,方原只負責總理各項事務,不再經手具體的事務。
這種適用於國家管理的內廷、外廷互相牽制的佈局到此時此刻終於是構建成功,縱然方原不在總督府,外出征戰,各條線的事務也能維持正常的運轉。
喜歡回到明末玩淘寶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末玩淘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