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鄭家、倭兵聯軍戰敗的軍情已在一日前傳到了京城。
鄭森上的奏摺裡,一是表明會調派福建的鄭軍北上,再找倭國借兵,與方原再戰;二是請求朝廷也派大軍南下,南北夾攻方原。
太子朱慈烺見了這份奏摺氣得是咬牙切齒,直接撕了個粉碎。他本來還算計著以鄭家、倭兵十五萬軍隊北上,至少能和方原在戰場僵持個一年半載,卻未曾想到短短兩、三個月,鄭、倭聯軍就已轉攻為守。
首席智囊洪承疇是默不作聲,周皇后沉吟說,“方原的戰力果然強勁,鄭家竟敗得這麼快。”
朱慈烺厲聲說,“母后,這個方原不能再留,我還是御駕親征,號召大明各地總督、總兵共討方原吧!”
周皇后怒斥說,“什麼御駕親征?你就是個監國太子,還御駕親征?名不正言不順,怎麼號召各地總督,總兵?”
朱慈烺趁機說道,“母后,不然就廢黜了父皇,我直接登基,那就名正言順了。”
周皇后重重的一拍桌子,大喝說,“荒唐!你父皇培養你這麼多年,你腦子裡到底學了什麼?連挾天子以令諸侯都不會。你若敢廢黜了你父皇擅自登基,方原就敢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獨立,河南李自成、湖廣張獻忠,他們也就敢跟著獨立,到時還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你這就是將自己架在火上烤,在為他們做嫁衣!”
朱慈烺無言以對,洪承疇拱手說,“皇后娘娘真是英明,真知灼見,如今還是該以朝廷的名義發一紙詔書,令方原、鄭家罷戰,以目前的勢力範圍為限,不得越界互相攻打,否則就是謀逆。”
朝廷以目前的勢力範圍為限,擺明了就是在袒護戰敗的鄭家。
周皇后說道,“准奏!但,洪先生,遷延時日,鄭家是遠征浙江,軍心士氣會一落千丈,再無一戰之力。”
洪承疇說道,“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精兵拖成了疲兵,疲則生變。方原遲遲不出兵,就是在等鄭軍、倭兵在浙江生變,便能兵不血刃奪取浙江。浙江之爭,鄭家已是必敗無疑!”
周皇后也贊同洪承疇的判斷,無論鄭芝龍,還是鄭森根本就不是方原的對手,“若浙江一丟,方原就能趁勢攻打福建。鄭家一滅亡,整個江南就盡在方原的掌控。洪先生。有什麼法子替鄭家解圍呢?”
洪承疇恭敬的說道,“單從朝廷目前的軍事力量,要戰勝方原,是難上加難。其他各省的總督、總兵都是割據一方,沒有利益衝突,誰也不會當出頭鳥去和方原玩命。朝廷的兵馬要震懾各省,還有關外的滿清,不能輕動。老臣的提議是,仿效方原之前走的路子,在現有軍制之外,再打造一支新式明軍。”
周皇后連忙追問怎麼打造這支新式明軍,洪承疇先令錦衣衛送上了一支火銃,恭敬的呈給了太子朱慈烺,“太子,這就是方原的玄甲軍使用的火銃,名叫玄甲神銃,你先試一試威力。”
朱慈烺接過了火銃,只見這種火銃比大明的火銃要沉重、精緻得多了。眾人到了東宮的大院子,在錦衣衛的指導下,從後膛上了子彈。朱慈烺瞄準一百五十步外的木人的頭,扣動扳機,試了一槍。
“砰”
一聲巨響過後,一百五十步外木人的頭被打得粉碎。
朱慈烺之前也玩過大明的鳥銃、三眼銃,絕沒有玄甲神銃這麼遠的射程,這麼巨大的威力,甚至還不需點火,不需填充火藥,驚得是瞠目結舌。
周皇后若有所思的說,“沒想到玄甲軍竟有威力如此巨大的火銃,難怪玄甲軍是百戰百勝。洪先生,方原的這種玄甲神銃是從哪兒來的?我們能不能大量仿製這種威力巨大的火銃呢?”
洪承疇說道,“玄甲軍在常熟有一個兵工廠,由之前的佛朗機人湯若望,還有我大明的火器專家畢懋康主持。雖然方原對玄甲神銃的製作流程嚴加保護,但世上總歸沒有不透風的牆,我們也花重金挖來了幾個在軍工廠的工匠,初步的製作流程,所需的材料也已知曉。”
“但唯獨還差一樣材料,就是所謂的硝酸,這種材料是由方原提供的,連軍工廠的工匠也不知是從何處而來。不過,老臣正在召集所有京城的佛朗機人,嚕嘧人都來看一看,這種硝酸是什麼來頭,該怎麼製作。”
周皇后興沖沖的說,“好,洪先生做得好!”
洪承疇卻沒有她的興奮,仍是神色凝重的說,“皇后娘娘,這種火銃的製造成本就是二十兩銀子一支。方原打造玄甲軍,製造的火銃、火炮,甚至戰艦就是用大量的銀子堆出來的。若朝廷沒銀子,也打造不出能與方原匹敵的新式明軍。”
周皇后沉吟著說,“如今富庶的江南全在方原的掌控之中,朝廷的糧食、銀子還受制於方原,確實也支撥不出多餘的糧食、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