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心事重重的用過了午膳,崇禎帶著方原在宮後苑散步,坤興公主、王承恩則緊跟在二人身後。
崇禎問道,“駙馬,這次皇太極傾舉國之兵而來,滿八旗至少有五萬之眾,漢八旗、蒙八旗也各自出兵三萬,總計達十萬之多,軍容比松錦大戰時更為龐大。而寧遠城內只有四萬關寧軍,敵我兵力懸殊,寧遠城已被圍一月之久,吳三桂不斷遣人來求援。你帶了多少兵馬前來京城?”
方原沒想到皇太極這次出征的軍容比之前得到的情報更為強大,不過這對方原的計劃來說,這不是壞事,反而是大大的好事。進入遼西的軍隊越多,留守在遼東的軍隊就越少,更有利於玄甲鐵騎的奇襲。
方原忙說道,“八千鐵騎。”
以八千玄甲軍對上十萬滿清韃子,那是敗多勝少之局,崇禎還是有些失望,“怎麼不見你的兵馬進入京畿?”
方原說道,“臣的八千鐵騎全駐紮在威海衛,並沒有進入京畿。”
“去威海衛做什麼?”
方原的這個奇怪的調兵舉動令崇禎甚是驚愕,沉思了一會,突然醒悟過來,“駙馬是想從山東渡海至遼東,襲擊滿清韃子的後方?”
既然崇禎已猜到了方原的戰略戰術,方原也就不再賣關子,“陛下慧眼獨具,臣正是想以精銳鐵騎襲擊滿清後方,圍魏救趙,解寧遠城之圍!”
崇禎嘆聲說,“當年東江鎮毛文龍就是這麼牽制滿清的,結果卻被.....是朕自毀長城,逼反了東江鎮諸將。若此時此刻東江鎮還在那就好了,滿清也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大舉深入遼西。”
方原見他又開始患得患失,忙勸慰說,“毛文龍已是尾大不掉,不遵朝廷號令的軍閥,剷除他也是情有可原,換做臣也是要剷除他的。只是當年袁崇煥志大才疏,剷除了毛文龍後,根本沒能力接管東江鎮的兵權,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順王不過就是三個亂臣賊子,陛下何須為了三個賊子投敵自責?”
崇禎得了他的安慰,稍稍收了愧疚之心,“尚可喜的滿清水師駐紮在旅順口,這次渡海計劃,駙馬準備了多少戰艦?”
方原信心滿滿的說,“陛下放心,臣麾下已有最驍勇善戰的海戰猛將施琅,區區一個尚可喜知情識趣,就該早點棄船逃跑。否則,臣必定生擒尚可喜回京城正法,以威懾投靠滿清的漢奸。”
“只是,臣的艦隊初具規模,北上的只有四,五十艘戰艦,為了一戰擊潰尚可喜,還需要陛下將天津衛,威海衛的水師盡數撥給施琅指揮。八千玄甲鐵騎,近兩萬匹戰馬要渡海,至少需要一、兩百艘運兵船,這也需要陛下的鼎力支援。”
從山東渡海奇襲遼東是崇禎做夢也想推進的戰略計劃,問題是自毛文龍的東江鎮荒廢之後,再沒有一個明軍將領敢實施這一場危險的軍事計劃。
既然方原是毛遂自薦,主動請纓,崇禎想都不想立刻准許了他的提議,“好,朕立刻下旨,將調集大明目前所有的水師、運兵船全撥給你,務必要一舉擊潰尚可喜的水師!”
方原得了崇禎的全力支援,再加上施琅的海戰能力,自問已有九成的把握能徹底擊潰尚可喜的水師。還有一成就只能看老天是不是站在大明這一方,若出海就遇上颶風,那就是天滅大明。
方原還有一個軍事以外的心事,就是與滿清的和談。他打心眼裡是支援與皇太極和談,令大明喘上兩年氣,恢復恢復元氣,騰出手來解決流寇的問題。
但,這個和談太過敏感,袁崇煥被處死的罪名之一,就是私下與滿清和談。兵部尚書陳新甲因奉命與滿清和談,洩密之後,仍是落了個處死的下場。
和談,談不成,就是第二個袁崇煥、陳新甲;談成了,也就是明朝版的秦檜。可以說是左右不討好,實實在在就是個燙手山芋。
方原試探的問,“陛下,若皇太極今次想要和談,談還是不談?”
崇禎一聽又要和談,愕然問,“駙馬,之前是你說的滿清韃子狼子野心,和約也是一張廢紙,如今又要和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