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哈哈一笑,朗聲說,“好吧!錦衣衛出來!”
在眾官員驚恐的目光中,秦展拿著一份卷冊走了出來,遵照方原的指示,攤開了朗聲念道,“方軍門的雜交水稻在軍田的試驗,取得重大的成功,畝產達到......”
他環視了一週,繼續念道,“畝產達到八百一十六斤。”
方原這些日子沒在蘇州城,就是到軍田來驗收最後的畝產成果了。從淘寶買來的雜交水稻,在不施用農藥、化肥,純人工施肥、捉蟲的條件下,最高畝產達到了八百七十七斤,平均畝產達到了八百斤左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數字一公佈,包括陳洪謐在內的諸官吏簡直不信自己的耳朵,明朝的水稻產量也就是不到300斤畝,這種雜交水稻的畝產能達到800斤畝,就是整整的兩倍有餘,幾乎到了三倍,簡直是天方夜譚!
陳洪謐是第一個不相信,開口問道,“方軍門,你在說笑?水稻的畝產怎麼可能達到八百斤?”
方原知道眾人憑空也接受不了這麼匪夷所思的事兒,也不想多做解釋,“諸位旅途勞頓也是累了,明日,隨我去農田,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
次日清晨,方原直接領著眾官吏到了軍戶的試驗田。
景傑正和三百個種植了雜交水稻的軍戶,喜氣洋洋的收割稻田。這些軍戶之前是被景傑逼著認了這些試驗田,景傑私下承諾這些軍戶補償其中的差額,算是對方原有個交代。
哪知道雜交水稻種植試驗結果一出來,竟然賺大發了,扣了150斤的種子成本,還有250斤需要上繳的糧食,能自留下來的足有近400斤,一畝地等於尋常兩畝地的最終收成。
軍戶們一個個樂得喜笑顏開,見了方原是連連行禮。
景傑帶著眾人到了偏僻處的十畝稻田,方原故意留下了這十畝水稻田沒有收割,就是等陳洪謐等人親自去檢驗。
陳洪謐一眾官吏雖然官僚,但畢竟是多年的老官員,對農事還是瞭然於胸的。試驗田裡的水稻,是又高又大,麥穗更是個個飽滿,比尋常稻田的水稻是全然不同。再仔細檢查了水稻的莖稈,還有種植,根本不是故意偽裝出來的。
陳洪謐和幾個縣令立刻令隨行的衙役,和玄甲軍軍士一起開始收割稻田,花了整整半日,終於將十畝地的水稻盡數收割。
過秤一稱,平均畝產果然達到了八百斤!
眾人對方原是徹底的拜服,陳洪謐,還有幾個縣令看著黃澄澄的水稻,個個露出了豔羨的目光。一畝地能收八百斤糧食,蘇州府哪裡還會有饑荒?甚至擁有土地的地主、農戶,財富會翻倍的上漲。
幾個縣令趁人不備,偷偷的抓了幾把稻種放在了懷裡。
方原將眾人的舉動收於眼底,淡淡的說,“這種水稻的稻種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複使用,你們留下也是無用。”
幾個縣令尷尬的一笑,當然不會聽信方原的一面之詞,成與不成回去種了不就知道了。
陳洪謐問道,“方軍門,這些稻種是哪兒來的?”
方原隨口敷衍說,“是我派出的艦隊從海外買來的,大明境內絕無僅有。”
陳洪謐不敢再繼續追問在海外哪裡買來的,這個也難不倒他,下來去問一問其他去過海外的商人便知曉。
陳洪謐又問,“稻種只能使用一次,每年就只能由方軍門去海外採購,再來播種?”
方原笑了笑說,“是,每年由我統一賣出稻種,各府衙、州縣需要種植的,來找我購買。”
“對了!我還忘了告訴你們,這種水稻是一年兩季,秋收之後就可以繼續播種,十一月就能收穫第二季。”
陳洪謐等人是徹底震驚,蘇州府的稻田原先是一年兩季。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小麥的收成要遠低於水稻的收成。若是能收穫兩季水稻,蘇州府的糧食產量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喜歡回到明末玩淘寶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末玩淘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