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土地情報簿,方原清理欠繳田賦的工作就加快了許多。
蘇州府欠繳田賦計程車紳、富商是多如牛毛,方原的策略是個個擊破,最先要收拾的,就是東林黨,還有洞庭商幫這幫人欠繳的田賦。這些人也是今次帶頭鬧事的主兒,只要將他們給鎮壓了,餘下的只有乖乖的聽教。
小苑領著五十個錦衣衛沒日沒夜的開始統計,花了五日的時間,終於將第一批曾在朝廷為官,但眼下已致仕的東林黨人,洞庭商幫富商欠繳的田賦額度統計了出來。
這一批次一共有三百三十七人,涉及土地二百七十七萬畝,欠繳田賦四百八十六萬兩。其中就包括方原立刻要重點打擊的常熟翁家,佔地十八萬畝,欠繳田賦二十五萬兩。
單是這少數的幾百人,就佔了蘇州府總耕地的近三分之一,平攤到每個人頭上,都是家有良田萬畝的主兒。可見東林黨人在位之時,貪汙了多少錢財;蘇州府的富商,兼併了多少農民的土地。
這幫人甚至比府衙的貪汙官員更令方原厭惡。
官員再怎麼貪汙,畢竟是靠著十年寒窗苦讀,才考取的功名。平日裡也是要維持朝野正常執行,和諧穩定的。雖然效率不怎麼高,但總歸還是在做正事,也會接受朝廷的考核。
而這些靠著土地兼併而衍生的所謂名門、世家,祖祖輩輩就是躺著收田租,也能過上衣食無憂,人上人的日子。所以才會沒事研究研究詩歌,成立個什麼這個詩派,那個文社;這個是什麼滿清帝師,那個是什麼當代大儒。
其實就是一群吸著百姓血的寄生蛀蟲而已。
土地兼併的問題是動搖國基的問題,更不是蘇州府一府的問題,方原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但上門催收欠繳的田賦,這是名正言順,師出有名的。
五日間,柳如是也派女婢交來了錢家欠繳的二萬餘兩銀子,還有一封聲情並茂的懺悔書。
方原將徵收的目標分為兩撥。
第一撥是東林黨人,這些人通常和錢謙益一樣,沒什麼骨氣,欺軟怕硬的主兒,就交由秦展的錦衣衛去執行。他令錦衣衛將錢家的懺悔書,還有東林黨人欠繳田賦的名單貼在信訪處的佈告欄,以作公示。
欠繳名單,還有數額也給了秦展一份,令他照著名單上的人名,直接率錦衣衛上門催收,膽敢抗拒不繳的,直接捉去詔獄待審,土地也盡數充公。
第二撥則是洞庭商幫的富商,這部分方原是打算親自率玄甲軍、神機營進行催收。
因為這些富商家中蓄養的家丁並不在少數,八大晉商能召集三千家丁暴力抵抗,洞庭商幫的富商能召集的家丁也不會少於這個數。
單單是錦衣衛上門,若是遇到翁家那種狗急跳牆的,怕是會暴力抗稅,甚至引起民亂。收拾這群富商,必須要做好出動精銳軍隊鎮壓的準備,錦衣衛就難以勝任。
三日後,方原召集景傑、赤古臺二人,點齊了五百玄甲軍,五百神機營前往翁家在蘇州府治下常熟縣縣郊的大莊園。
翁家莊園也在常熟虞山下,離錢謙益的紅豆山莊不到二十里的路程,難怪翁家能和錢謙益臭味相投。
翁家莊園佔地兩百畝,比方原的滄浪亭更大,更豪奢,在蘇州府是赫赫有名。
蘇州城本是元末明初軍閥張士誠的都城,這個莊園曾經是張士誠設定在蘇州城外無數個軍事要塞之一,大明攻佔蘇州城後,大部分的軍事要塞都用作了蘇州府衛所的軍隊駐紮。
但到了明朝中後期,朝廷的軍餉嚴重不足,再加上南方久無戰事,蘇州府的衛所也就大規模縮減,部分軍事要塞便荒廢了下來。
蘇州城的富商便接手收購了這些防禦力較強的軍事要塞,改為居住的莊園。翁家莊園也是買來位於常熟縣的軍事要塞,經過幾代人的經營,早已是遠近有名。
方原率軍到了翁家莊園外,才算見識到翁家莊園的氣勢恢宏、氣象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