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在家裡休息了兩日,崇禎皇帝終於派人招他前去宮後苑面聖。
宮後苑就是御花園,在坤寧宮背後,皇城最北端,坤寧宮在明朝是後宮皇后的住所。
宮後苑本屬於後宮妃嬪休閒的處所,朝臣是不能進入宮後苑。
崇禎願意在宮後苑召見方原,就是將他當做了家人。
方原在王承恩的帶領下,在宮後苑的浮碧亭見到了崇禎,與崇禎一同在浮碧亭裡乘涼的,還有曾有一面之緣的周皇后。
方原一見周皇后在,便知今日又免不了一番口舌之爭,事關皇太子朱慈烺前去江南避難的緊要事,這個周皇后肯定會寸步不讓。
方原入了浮碧亭,拱手作揖,衝崇禎、周皇后行了禮。
崇禎令方原在蒲團上坐了,周皇后又令宮女上了瓜果,糕點。
方原吃了幾口糕點,心有牽掛,食不甘味,忍不住問,“陛下招臣前來,有何要事?”
崇禎側眼瞧了瞧周皇后,說道,“方原,你前些日子與朕提過派人前去經營江南一事,朕的內閣、群臣,還有皇后都提議皇太子前去是最佳人選,你是什麼想法?”
方原緩緩的說,“陛下派出皇子前去,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既能彰顯皇家威儀,更能令江南群臣有所忌憚。”
崇禎一愣,未曾料到方原是這麼個說法,“方原,你認為該派朕的皇子前去江南?”
周皇后也是雙眸一亮,忙問,“陛下,方原也認為應該派太子前去江南。我提議,由太子前去江南,再派方原一同前去輔佐,便是兩全其美之策。”
周皇后提出太子、方原同去江南的建議,已算是對方原的妥協、讓步,就是想要換取方原支援她派太子去南方的安排。
但方原卻有自個兒的打算,他打心眼裡是不想牽涉到與周皇后、皇太子的爭鬥之中。
但田貴妃的血書盟誓在前,他必須要為四皇子、五皇子謀個前程。
縱然拋開田貴妃的血書盟誓,帶朱慈烺,還是朱慈炤、朱慈煥前去江南,優勢劣勢兩相對比,是一目瞭然。
皇太子朱慈烺的背後站著龐大的後宮勢力,還有東林黨人的支援,與他前去江南,必然事事受到掣肘;
朱慈炤、朱慈煥,幾乎沒有朝臣支援,唯一的靠山田貴妃也即將離世,兩個小皇子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他方原,帶著這兩個全無威脅的小皇子,方原才有可能在江南大展拳腳。
方原略作思量,立刻在內心就否定了周皇后的示好之舉,話鋒一轉,搖了搖頭說,“太子,國之儲君,不可輕動。在此人心浮動,都望著南遷的當頭,陛下、太子更應該坐鎮京城,穩定軍心、民心。若是太子一動,舉朝上下都會看出陛下有南遷之意,京城軍心、民心也就散了,無須滿清、流寇攻至,便不戰自潰。”
他這話一出口,就是表明了立場,崇禎聽了是連連點頭,周皇后的臉色卻是越發的陰沉。
崇禎又問,“方原,太子不能動,江南又需要一個皇子前去坐鎮,該派誰前去?”
方原沉聲說,“太子必須坐鎮京城,不可輕動,三皇子身子骨多病,經不起長途跋涉,須留在京城養病。臣建議陛下封四皇子、五皇子為王,前去江南。”
他這話就是徹底站在了田貴妃一方,周皇后是忍無可忍,也就撕破了臉皮,厲聲說,“陛下,兄弟間一南一北,怕是會重蹈當年靖難之役、奪宮之變,叔侄相殘,兄弟相爭的覆轍啊!”
崇禎不置可否的望向了方原,“方原,你是什麼說法?”
方原不緊不慢的說,“陛下,靖難之役、奪宮之變,那也太遠了,臣見不到。臣能見到的是,唐高祖、唐玄宗,還有宋徽宗啊!”
唐高祖李淵,被兒子李世民逼迫退位,軟禁;唐玄宗李隆基,也是被兒子李亨逼迫退位,軟禁;宋徽宗趙佶,主動傳位給兒子趙桓,事後也被趙桓給軟禁。
這些全是太子逼迫老子皇帝退位後,軟禁起來的活生生先例。
方原抬出這些歷史典故,就是要告訴崇禎皇帝,政治鬥爭是沒有親情可言的。
所謂兄弟相殘,至少要等崇禎去世之後才會發生;若不限制太子的權力,崇禎在位時就有可能被逼退位軟禁,鬱鬱寡歡而亡。
他這番話是打準了崇禎,還有周皇后的七寸。
崇禎神情凝重,若有所思的望著池水裡的綠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