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明月在明家第一進院子的正房堂屋見到了臉頰紅紅的鄭彩霞。
她穿的依然還是一身紅衣,看布料應該是與昨天的那身出自同一匹布,只款式和花色略有區別。
她生的濃眉大眼,英氣勃勃,膚色也比明許要略黑一點兒,即使面帶羞澀也能讓人一眼看出她是個性格爽利大方的山裡姑娘。
她給明老爺子、明老太磕了頭,送上了自己親手縫製的兩套細布衣裳,明老爺子給了她一個二兩銀子的紅封,明老太則是送了她一對纏枝花紋的二兩重的銀鐲子。
之後的明地和謝氏也是一人給了紅封一人給了首飾,只不過明地給的是一兩銀子的紅封,謝氏給的是一支約麼一兩重的石榴抱子的銀簪子。
再後面的明城和明塘則是每人給了鄭彩霞一個半兩銀子的紅封,陶氏和周氏則是分別送了鄭彩霞一對銀戒子、一對銀耳墜。
當然,這些東西全部都是明老太出錢買的。
畢竟明家還沒分家呢,明老太手裡掌著的可是家裡的共同財產。
她要給長孫媳婦做面子,卻也不想去剋扣幾個兒媳的私房錢。
在這一點上,明老太和五里屯絕大多數做了婆婆的婦人有著天壤之別。
送上給長輩們的見面禮,收了一大堆紅封和首飾之後,鄭彩霞又由明許陪著見過了家裡的一群孩子。
這次就輪到她給幾個孩子見面禮了,鄭彩霞倒也不偏不倚,家裡的幾個孩子,她每個都給了兩個裝著二十文錢的紅封。
其實原本她是打算只給一個的,是昨天明家迎親時的大手筆讓她臨時改了主意,趁著她孃家嫂子在身邊,她臨時又補了幾個紅封準備今天認親的時候用。
幾個孩子拿到紅封都笑得合不攏嘴,雖然昨天他們就已經嬉皮笑臉跟自家大哥討了紅封,可紅封這東西誰會嫌多呢?
就連年紀還小的六郎七郎都捏著紅封,在明城和陶氏懷裡直踮小腳丫兒呢,雖然誰也分不清他們到底是為了紅封高興,還是單純的被兄姐們的笑容感染。
一家子親親熱熱說了幾句,明老太就打發了二郎等人去喊人來吃飯,“好了,去叫你姑他們過來了,認個親,然後一起吃早飯。”
二郎幾個於是小跑著去了後面的幾進院子傳話,沒一會兒,早就已經收拾利落的明菊、明荷等人便陸續來了明老太他們所在的明家第一進院子。
明家不是啥大戶人家,認親有見面禮都還是家裡有錢之後明月建議的,其實明月原本想把這“見面禮”叫“改口費”的,但她略微一想,覺得古代可能沒有“改口費”這玩意兒,於是她就入鄉隨俗的給改成“見面禮”了。
吃過早飯,王家人和陶家人就準備回去自己家裡了,明老太把辦喜事剩下的豬肉、丸子、雞鵝給兩家各自帶了一些回去。
等到明家人送走了他們兩家,明菊和明荷這才拿了自己給新媳婦準備的見面禮出來。
按說他們兩家已經隨過禮了,完全不必再給新媳婦準備見面禮,但明菊和明荷卻非常默契的給孃家侄媳婦準備了形同“改口費”的見面禮。
明荷送的是一對葫蘆樣式的銀耳墜,明菊送的則是兩支銀花鈿。
鄭彩霞不敢收,還是明老太發了話,鄭彩霞這才千恩萬謝的收下了。
等到明菊一家和明荷一家也相繼離開,明家這才恢復到往日的寧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