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南山的第二茬刺老芽,明老爺子決定全都留給里正家、黃家、謝家以及周家,“...咱家已經賣了一百多兩的刺老芽,犯不著再跟大夥兒去搶剩下的。”
明月沒意見,她跟明老爺子報備,“爺,那我從明天開始就繼續挖草藥了哈。還有咱家的兔子、豬、雞,今年也該多養一些了。”
明老爺子蹙眉,“豬倒是可以多抓兩頭,可這兔子和雞,再往多里養,咱家地方不夠啊。”
明月就等他的這句話呢,她挺直脊背,一臉認真的對明老爺子建議道;“那咱把旁邊兒那塊空地買下來唄。我大哥二哥眼看著也該說親了,咱現在把地買了,圍個圍牆就能養雞養豬養兔子,等秋後咱還可以直接蓋房子。”
她家旁邊的那塊地皮,適合圈院子蓋房子的就有差不多九畝,雖然土質不好長不出啥東西,但用來蓋房子卻非常合適。
明老爺子略一思忖,“那我晚上就去找里正說說這事兒。”
他囑咐明老太,“拿兩串錢給大郎,讓他去鎮上打兩斤酒,再買一刀肉,我拿去給里正。”
明老太也是個通透人,“你打算以宅基地的名義買下那塊地?”
明老爺子微微頷首,“這樣能省不少錢。”
像這種除了雜草啥也長不出的貧瘠土地,村民們一向都是買來當宅基地的,明老爺子這做法別人就算知道了也挑不出刺來。
至多也就是有人背後酸幾句,說他買那麼大一塊地皮又不可能全都起上屋子,純屬有錢燒得慌之類。
這種風言風語,明老爺子一把年紀了當然不會一一去較真兒,再說他可有五個大孫子呢,加上明月這個他準備留在家裡的大孫女,以及以後他可能會有的更多的小孫子、小孫女,他家這人丁旺著哩。
恨不能連給重孫子的家業都置辦好的明老爺子躊躇滿志,才吃過晚飯,他老人家就帶上明許以及明許買回來的酒肉去了里正家裡。
“成了,里正說明天吃過早飯就帶人來量地。”明老爺子去的快回來的也快,一到家他就叫過幾個兒子,開始商量要哪裡不要哪裡。
聽到他們說不要靠著河灘的部分,明月本能地就要反對,可話到嘴邊卻又想起家裡只有兩百多兩銀。
買地的話,算上打點衙門,怎麼也要二十兩出頭。
買地之後還要打圍牆,打了圍牆還要建雞舍,建了雞舍還要買雞苗和豬崽,再加上春耕在即,以及春耕之後家裡幾個男孩子要交去鎮上學堂的一大筆束脩...
這些加在一塊兒,少說也要一百兩。
如果她娘不是每半個月就要去一次縣裡抓藥,那她還能咬咬牙把剩下的一百兩花掉,買河灘,挖池塘,養魚蝦種蓮藕。
但眼下這種情形,她卻必須先緊著她娘花用,畢竟對她來說有個弟弟比掙錢重要得多。
“大郎明天趕早去鎮上,請你何叔過來咱家一趟。”明老爺子說著又將視線轉向坐在炕上納鞋底兒的明老太,“老婆子拿點兒銀子給大郎買酒買肉,中午咱家得招待牙人和里正。”
明老太開了放錢的小匣子,然後掂出一小塊碎銀遞給大郎明許,“那你明天趕車去,讓二郎陪著你,你去請人,二郎去買東西,正好兩不耽誤。”
明老爺子沒反對,這事兒於是就這麼定了下來。
第二天,里正父子和何世貴前後腳來到明家,然後又一起去了明家旁邊的荒地丈量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