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五天,把西山第一批可以採摘的刺老芽全部送去鎮上的聚福德酒樓後,明家就給王家、謝家、陶家、周家、鄭家、陳家、黃家、里正家、李大夫家遞了訊息。
和其他幾家不同,周家其實早就知道明家在賣刺老芽,畢竟他家的周虎是聚福德酒樓的賬房先生,去年明家人每次到酒樓出售刺老芽,給明家算錢的都是他。
按說周家就是跟著明家做這門生意,明家也沒資格去挑周家的理兒,畢竟山是大家的,山上的東西誰想採摘都合情合理。
但周家卻一直沒有去摘刺老芽,他們就像不知道明家靠著這東西發了一筆橫財似的,每日只按部就班繼續經營自己的小日子。
因著這事兒,明家所有人都記了周家一份情。
“我家就算了,我那婆娘一把年紀了,我也不放心她上山。等你們摘回來,記得讓大郎給我送兩捆嚐嚐就行了。”
李大夫第一個表示不感興趣,他兒女成器,女兒嫁去了縣裡,兒子在鎮上教書,他自己又是這十里八村僅有的兩個大夫之一,日子過得要多滋潤就有多滋潤,他可不想為了一點子銀錢折騰自己和自己老伴兒。
明老爺子也不強人所難,“那成,那我以後每天都讓大郎給老兄弟送兩捆過去。”
李大夫眉開眼笑,“那我可就等著了。”
言罷,老爺子拍拍屁股就走了。
等明老爺子送了李大夫回來,明菊、陶大舅和王家舅爺先後表態,說自己只要跟著上山,看看這刺老芽到底是個啥東西,以及要怎麼採摘才能達到人家酒樓的要求就行了。
至於大批次採摘,他們決定回去自己村裡——反正他們所在村子的周邊同樣不缺樹、不缺山。
尤其明菊,她甚至打算把明荷也一起帶回自家,讓她和自家一起禍禍大青溝周邊的那些山。
用她的話說,“我們大青溝啥都缺,就是不缺樹、不缺山。”
明老爺子沒反對,畢竟他叫來的這些人,一半都住五里屯,要是明菊幾家也留下,那他們確實有點兒狼多肉少,不太夠分。
於是到最後,真正留在南山採摘刺老芽的,就只剩了里正家、明家、黃家、謝家和周家。
周家人少,只有周老爺子、周老太、周虎的妻子這三人能上山,就這還是因為周老太把自家的寶貝小孫孫送去了明家,讓明老太幫著帶。
其他人家則都去了至少七八個人。
當然,明家並不是所有人都去了南山。
本著幫人幫到底的樸素原則,明老爺子把陶氏派去了陶家,把明城派去了王家,把明月派去了鄭家。
這三人作為“特使”,要負責教會親戚們辨認以及採摘刺老芽。
和明月一起去到大青溝的還有她小姑明荷。
本來明荷的婆婆陳老太,明菊也打算一併帶去自家的,但陳老太卻拒絕了。
一來她放心不下家裡和兒孫,二來她也不好意思太過麻煩鄭家和明菊。
明菊願意帶著明荷,她就已經非常感激了。
“奶~你寶貝孫女回來啦~”下午教會鄭家人,隔天上午,明月就搭大青溝往鎮上的順風車回了五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