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隻嚇唬猴子的雞,村裡的其他人頓時老實下來。
即使想知道明月他們到底從山上弄了些啥東西回來,村民們也只會選擇暗地裡觀察、明面上刺探,而不是像那男人一樣厚臉皮到去翻人家籮筐。
如此一來,明月他們想要掩藏自己的真實收穫就容易多了。
他們按照喻嘉言建議的,隔個一兩天就光明正大拎一兩隻野物下山,讓村裡人看見,而不是把所有獵物都藏在籮筐裡頭。
這樣他們再說籮筐裡都是枯葉和樹枝,別人的疑心就會小很多。
畢竟之前大郎和二郎的籮筐裡確實都是枯葉和樹枝,這可是很多人共同見證過的。
如此多方遮掩,村民們總算漸漸相信了他們確實收穫不多。
有此前車之鑑,一聽明月說自家採摘刺老芽可能會再次被村裡人盯上,明家諸人頓時臉色慘綠——他們是真的怕了這些人的流言蜚語和各種刺探。
可讓他們放棄刺老芽,他們卻又捨不得可能進賬的大筆銀子。
尤其明老爺子,年前他家買了輛和黃家一模一樣的木板車,年後他家又買了一頭已經能下地幹活兒的半大牛犢子,這兩樣加起來就花了他家三十二兩。
再加上明城和陶氏這段時間前後幾次的跑縣城,車馬費、診費、藥費,樣樣都是錢。
他家買地之後好不容易掙下的一百五十多兩銀,如今只剩了百兩出頭。
年後他還想把家裡的幾個男娃全都送到學堂去讀書,這又是一筆大開銷,所以刺老芽的這筆銀子,明老爺子早就已經計劃到了自己家裡來。
“我們可以叫上親戚朋友一起去。”明月掰著手指頭一一列舉,“比如隔壁的黃家,再比如我奶、我娘、我大伯孃和三嬸嬸的孃家,以及我大姑和小姑家。”
謝氏既高興又糾結,高興的是又可以拉拔孃家,糾結的則是這銀子裝不進自己口袋。
周氏倒是無所謂,她孃家比現在的明家不差什麼,所以她對於拉拔孃家倒是沒什麼急迫感。
“就按明月說的吧。”明老太看向自己老伴兒,“與其讓旁人整天盯著咱,咱還不如干脆幫襯親戚。就是有一點,我覺得除了這幾家,咱們最好把里正的婆娘、兒子也一起帶上。”
明老爺子長嘆一聲,“也行吧,就按你們說的辦。”
“爺你別忙著犯愁啊,南山的咱們捨出去了,可這不是還有西山嘛!西山我可不敢帶其他人進去。”明月一邊說著一邊俏皮的對著明老爺子眨了眨眼。
明老爺子頓時來了精神,“那咱就先去西山,再去南山。”
明月沒反對。
明老爺子跟她有著一樣的顧慮,南山現在有很多村民挖野菜,婦人孩子的每天都一大堆人,他們要是先在南山採,風聲一傳出去,等他們去西山時,別人肯定也會暗地裡盯著他們。
要是有人貪財進了西山,平安出來還好,萬一遇到個狼啊野豬啊,那這人的一家子可就全毀了。
這也是為什麼明月不帶親戚們進西山。她可不想萬一有點兒啥事兒,最後親人變仇人。
就是他們自己家,她爺她奶也只會同意明地、明城、明塘三個大男人,以及晚輩當中年紀較大、身手也好的大郎、二郎、三郎、嘉言、明月去西山,其中明月還是因為先斬後奏和死纏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