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是去西山了吧?”明老爺子一語道破。
明塘半點兒不見慌張,“就去了稍微裡面一點的地方,離山腰都還遠得很呢。”
謝氏倒吸一口涼氣,“你們膽子也太大了!”
明塘不以為意的擺擺手,“這才哪到哪。您別忘了我們可是跟有妍學了拳法的,徒手打狼不敢說,可打個狐狸、獾子啥的,我覺得我還是可以的。”
二郎和三郎在一旁連連點頭,氣得謝氏照著兩個兒子的後腦勺,一人給了一巴掌,嚇得明月都沒敢說她偷摸揣了家裡的尖刀子上山——她怕陶氏用眼淚把她活埋了。
“明天老大去趟鎮上,先去問問這些東西聚福德酒樓收不收,要是收咱就都賣給聚福德酒樓,要是不收,咱就專門出個人去集市上賣。”明老爺子一錘定音,明家諸人誰也不敢有意見。
“好了,趁著天色還早,趕緊把該收拾的收拾出來。”一邊說著,明老爺子就已經一邊拖了個小板凳過來。
他老人家一向如此,要求別人幹活兒的話,自己肯定也不會閒坐著。有他以身作則,明家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比五里屯的大半村民要勤快、利落。
一.夜無話。
次日一早,明地揹著一籮筐的野兔、山雞,拎著一籃子的山藥、一籃子的板栗去了鎮上的聚福德酒樓,其他年齡在十歲以下的明家人則在明老爺子的帶領下繼續到西山收板栗、挖藥材。
原本謝氏和陶氏是不打算讓自家孩子再上西山的,但明老爺子卻跟明月想法一致,認為一來他們人多勢眾,二來孩子們如今身手都算不錯,只要不去更裡面的地方,人身安全就應該不成問題。
在這一點上明老爺子老兩口兒和鄭老太觀念一致,三位老人家都認為應該讓孩子多闖蕩、多見世面,而不是把孩子當成金蛋蛋,一直揣在自己胳肢窩裡。
而且明老爺子還有一個從未宣之於口的隱秘願望——他想讓明家在他手裡走向興旺,不然當初他也不會有點兒餘錢就送了二兒子去學堂。
雖然後面明城未能考取秀才就因為家境的關係退了學,但是這卻並不妨礙明老爺子對孫子們抱有期待。
如今難得他家幾個孩子都學了武,明老爺子傻了才會攔著他們利用自己的好身手去掙錢。
更何況他老人家也跟著一起去了,萬一有危險,他這把老骨頭肯定要擋在孩子們前面。
絲毫不知明老爺子打了什麼危險主意的明月等人就如進了米缸的老鼠,土撥鼠似的一趟一趟從西山往家裡搬東西。
草藥、野兔、野雞、野雞蛋、山藥、板栗、榛子、松塔、核桃,已經徹底熟透的紅菇娘、黃菇娘、紫菇娘、黑天天,少數依然掛在枝頭的山杏幹......
但凡能吃的、能賣的,明家人全都來者不拒。
等到明地從鎮上回來,明老爺子他們都已經往家搬了十來趟東西。
明地一進院子,就看到自家倉房開著門,裡頭的木架子上滿滿當當擺了好幾層籮筐,他娘明老太則坐在正房的堂屋裡,一邊照看小明雪一邊帶著四郎和五郎做活計。
當然,三個小的基本是連吃帶玩兒,只有明老太非常認真的在往笸籮裡頭鋪草藥。
“娘,這咋又多了這老些籮筐?”明地放下空了的揹簍問明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