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招攬
李自敬這突如其來的決定,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互相對視,眼神中透露著震驚,一個個像木頭一樣驚呆了。
很多人心裡都是明白,就算除去親兄弟這一層關係,李自敬在東路的發言權也是極重。
既然永昌皇帝派其節制東路軍,便足以說明信任。
一般來說,如果李自敬真的發了這份奏疏,楊士科高升,可以說是板上釘釘之事了。
楊士科杵在那,顯然也是沒預料到這種情況。
“楊大人...?”
李自敬沒有得到回應,但也能從楊士科的神情中猜到此刻他的心情,便是微微一笑,再度詢問。
只是,這一次李自敬提高了音調。
“啊!”
“小闖王如此信任,下官一時不知該如何說了,下官失態了!”
楊士科連忙躬身行禮,滿目惶恐。
“楊士科在襄陽令任上,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政績,我大順的工府員外郎,也不是誰都能做的。”
“僅憑今日一番話,到底真有見地,還是紙上談兵,這些還要看後效如何。”
“何況,小闖王可別忘了,楊士科曾是前朝官員,之所以被啟用為襄陽令,只因為陛下惜人,特赦為之。”
“似他這樣的人,對大順到底是不是忠誠,這還要多幹幾年才能知道。”
“如今鄖陽就有前朝餘孽,楊士科曲徑通幽與否,這還尚未可知!”
牛佺站了出來,滿臉的不忿。
他一說話,餘的文官們,也都是低聲附和。
儘管楊士科是李自敬要親自舉薦之人,卻也並不耽誤他們“曉之以理”。
的確,楊士科在襄陽令任上做了一年有餘,真要說拔擢一名工府員外郎,襄陽大有人在。
論資歷,怎麼排也排不到他的頭上。
而且牛佺說的這些,不只是一些文官覺得有道理,就是很多武將,也都跟著點頭,在底下低聲議論。
楊士科曾經是前明的工部官員,大順任用官員,都以明朝的低官和失意文人為主。
這樣做的道理也很簡單,這些人往往對明朝官制的腐敗失望透頂,或是憋著一股悶氣,無處發洩。
大順給他們機會任職,自然會感恩戴德。
因此在大順內部,像楊士科這樣的人極少,而且受到的排斥非常嚴重。
可李自敬歸根結底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對這些前朝官僚並沒有太深的排外之情。
李自敬的某些想法,也和這些古人不同。
在李自敬看來,能在明朝佔有一席之地的官員,無論品行如何,其能力都要受到肯定。
如果將這些當代的精英人才,不分良莠一併打倒,那麼大順將註定不是一個長久的政權。
古代的政權無論開始如何,後面都是要向一個封建王朝去轉變,清朝入關是如此,朱元璋攻佔金陵後更是如此。
李自敬要做的,就是加快這一程序,讓天下人看見,大順也可以相信和任用前朝官員。
任人以才,而非立場,這就是李自敬的態度。
看著中軍帳內,眾人的竊竊私語,李自敬心下微微一嘆,也是有些為難,但很快便再度堅定了所想。
有的時候,就算被大多數人反對,所想也不一定是錯的。
李自敬環視眾人,眼中並未露出任何退縮之意,反而是冷笑一聲,將目光定格在牛佺身上。
牛佺、牛金星父子,在歷史上李自成退往襄陽之時離開大順軍降清,這個歷史情況李自敬是知道的。
楊士科為大順死於襄陽,無論因何目的,至少貞潔尤在,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何況牛金星和牛佺歷史上到底做過些什麼事,能力如何,李自敬心中大致也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