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敬在他說到一半的時候,就站起身仔細端詳著背後的地圖,發覺這個楊士科說的確實不錯。
若想屯田,棗陽這一帶,的確是無處其二。
於是轉身,有些驚訝。
“三千頃,有這麼多?”
楊士科點頭,卻是眼神一黯。
“這是下官舊時在明廷工部為官所知,如今襄陽至棗陽官渠灌溉情形如何,還需實地考察才能知曉。”
李自敬坐了回去,笑著問道。
“若我要在鄖陽府至襄陽府境內屯田,又該去往何處?”
楊士科上前看了看地圖,微眯雙眼,隨即脫口而出。
“房縣築水,官渠由漢水接通,崇禎七年時便溉田七百頃。”
“鄖陽、均州皆通漢水,都是古來屯田之所,明廷在此處的舊設軍屯星羅棋佈,不下百餘所。”
“若能佔據鄖陽全境,大順當可無憂!”
一番話,眾人言論紛紛,各個趨之若鶩。
就連李自敬都聽的心中發癢,恨不得立即發兵百萬,打敗高鬥樞,佔了鄖陽府。
顧君恩站在一旁,暗自頷首。
連他也不知道,襄陽縣衙居然藏著這樣一個人才,雖然現在楊士科的表現,還遠稱不上是什麼大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他在工部幹過,他知道明朝的規矩,以及在各地的軍屯佈置,這是目前大順最缺少的。
在六部幹過的官員,在大順退出北京,以及拷掠之事以後,很少有肯投降過來的。
這種人才,需要留在前營。
在前營待久了,就連顧君恩也沒意識到,他的想法,開始漸漸發生轉變。
現在他想的,不是讓楊士科在襄陽府幹襄陽令,而是要把這個人才拉攏到前營來,為小闖王所用。
這種變化,是潛移默化之間發生,顧君恩看著楊士科,心下做出了決定。
無獨有偶,李自敬現在也是這麼想的。
這楊士科對襄陽府、鄖陽府的屯田情況侃侃而談,這都足以證明,他不是去工部混日子的。
這樣的人,居然被排擠回家,由此可見,明朝官場究竟黑暗腐敗到了何種地步。
李自敬越看楊士科越是喜歡,也在心裡琢磨,怎麼能把他弄到自己手下。
現在前營,一切文政都是顧君恩幹,但顧君恩的專業是出謀劃策,他並不是全才。
現在李自敬缺少的,是各方面的各種人才。
楊士科,就是屯田方面欠缺的人才。
楊士科說完半晌,沒有聽到上方的回應,這才轉頭望去,發現李自敬炙熱的眼神,頓時慌了。
他面容一怔,下意識垂頭,有些緊張。
李自敬發覺眾人眼神的異樣,這才意識到自己在眾人眼前失態了,心中懊惱,也是記下了這次的教訓。
不過現在的李自敬,臉皮已經很厚了,面上並沒有出現一丁點的紅暈,玩的就是一個穩如泰山。
李自敬看向楊士科,笑吟吟說道。
“本將今日便草擬奏疏,請陛下拔擢楊大人為工府員外郎,主持襄陽屯務,也算復舊官職。”
“楊大人之意如何?”
喜歡反清請大家收藏:()反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