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萬不到的老兵,都是在潼關之戰倖存下來的,此前也都是轉戰各地,是前營起家的底子。
擴招以前,他們大部分還都是普通士卒,只有箭衣,不配盔甲。
但這次擴招後,李自敬決定將包括吳兆勝部下三千餘人在內的原前營兵士,全部晉升為老本,也就是軍中的骨幹。
原九百零四名老本兵,會擇日考校騎射本領,符合要求的,晉升進入精騎營。
不符合要求的,留在老本營繼續作為老本。
但他們的地位就是有些尷尬了,擴招以後,前營的老本數量驟升十倍,很多都曾是他們的下級。
昔日的下級,如今和自己平起平坐,這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
但軍隊之中強者為尊,戰馬有限,精騎營的選鋒標準也最為嚴苛,不是單單有資歷和戰功就行的。
大順軍選任老本,多是看重資歷,其後才是戰功,主要是保證隨軍的忠心,作為正規戰兵存在。
但大順的精騎卻完全不同,弓馬嫻熟,不遜於滿洲騎兵,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精騎往往要被安排到滿洲騎兵的正面廝殺對沖,如果要求不嚴,便會在戰場上成一面倒的局勢。
精騎潰敗,會對其餘軍隊的軍心造成嚴重打擊。
此外,每一名精騎的體魄皆需壯於常人。
能披得上動輒四五十斤起的全套鐵甲,轉戰十餘里不至於喪失戰力,這是標配。
種種要求,近乎嚴苛,千里挑一。
精騎註定是大順軍中極其稀少的存在,一隊百人的精騎,能輕而易舉擊潰一千人的烏合之眾。
他們的投入,甚至會決定一場戰鬥的走向。
在原九百零四名老本兵中選鋒精騎之日,李自敬會親自到場,親自監督,以表重視。
除此以外,李自敬也決定在擴軍後組建標營。
郝搖旗帶領的一百名精騎,本就是精銳中的精銳,李自敬組建標營以後,他們就是現成的嫡系。
這一百人,都被原地晉升為標營親軍,隨從李自敬左右。
作為精騎都尉的郝搖旗,也在加入闖營十餘年後,正式被晉升為左果毅將軍。
他將與吳兆勝這個右果毅將軍,作為李自敬的左右副手,協助掌管營務。
擴軍以後,前營的駐地內也漸漸開始有了興旺的跡象,人煙氣重新出現在營中,一片新氣象。
就在李自敬緊鑼密鼓的安排擴軍後,各部的晉升,整合事宜時,一支明軍悄然從鄖陽城出發。
這部明軍偃旗息鼓,來到距襄陽僅有一百二十餘里的均州城外紮營,向襄陽方向派出了眾多喬裝成流民的夜不收。
喜歡反清請大家收藏:()反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