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關後的清軍質量相當不錯,即便是那些綠營兵馬,也都是漢八旗的旗兵,並非是後來糜爛的綠營。
這些漢八旗的旗兵組成的初代綠營,由於此前多是明朝邊軍,裝備自帶,糧餉也搜略自地方百姓,因此戰鬥力相當可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綠營兵最後上陣,潰散也最早,盔甲兵器尚有許多能用的,只需套在箭衣內,就能裝備出一名新的老本勁兵。
至於那些被打散圍攻致死的女真旗兵,則是本次的重頭戲。
這些女真辮子兵作為清朝的立國之根本,裝備自然不是普通的綠營可比。
女真八旗的盔甲多是全套的布面鐵甲,少量白甲護軍更是槍盔散落的遍地都是,刀槍也多是精鋼製的闊刃雁翅刀和虎槍。
女真護軍多是虎背熊腰,所用刀槍也都講究個勢大力沉。
闊刃雁翅刀是原柳葉刀的加強版,虎槍則是原明邊軍鐵槍的加強版。
李自敬拿起其中一杆,瞬間被它的重量所震驚。
這杆虎槍實在很重,若不是身強力壯之人,根本難以揮動,更別提在馬上使用了。
仔細一看,這虎槍內有多面血槽,杆頭裹布刷大漆外纏鋼絲,底邊兩側橫系鹿角,槍托帶有皮套。
這樣精緻的裝備,別說大順軍的兵士,就連一般的女真八旗也不是隨便能用的。
只不過很可惜的是,白甲護軍來的快撤的也快,多半是一人數馬,邊跑邊換,追上的不多。
死在戰場上這些,幾乎都是沒來得及跑被圍攻死的。
這些滿洲護軍死前多是死戰不退,受到大順軍的輪番圍攻,能用的盔甲不多。
此刻的戰場上,寂靜得有些可怕。
持續了數日那般震天的喊殺聲全然消散,剩下的只是橫七豎八的屍體,還有潺潺流下的赤色溪流。
大順軍計程車卒並沒有得勝後的歡呼雀躍,多隻是抬腳跨過一具具屍骨,沉默地拾撿裝備。
血紅的夕陽下,是一個又一個面無表情在清掃戰場的孤獨身影。
大順軍的隊伍帶著繳獲的武器輜重徒步返回金陡關,川流不息的從城門下往來進出。
這樣的情況,足足持續了一天。
少部分老本兵被留在戰場上,指揮普通士卒將屍體堆積成一座座小山燒燬。
不久之後,滾滾黑煙沖天而起。
旺盛的大火在關外燃燒了整整一夜,幸好忽然吹起的東風,吹散了屍體燒焦的糊味,讓人的心情稍微好受了些。
大順的旗幟依舊飄揚在潼關城頭,只是每個人心中都沉重無比。
喜歡反清請大家收藏:()反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