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開朝,當日小出殯。
靈柩自東宮抬出, 一路送往梓宮, 群臣著青衣皂帶跟隨儀仗隊一同而往, 白紙裁成的銀錢落滿整個宮禁。
朱憫達與沈婧的靈柩要在梓宮停靈半年,等地宮建成,再由大出殯送往皇陵,到那時已是七月流火的時節了。
朱沢微知道祈福當日, 在城門外看到朱南羨的人實在太多,誣陷他謀害太子終究是立不住的,是以小出殯翌日,他便藉由一道旨意言明祈福之日, 十三殿下自回南昌府途中聽到鐘鳴之音,折往昭覺寺營救太子, 奈何去得太晚, 營救不成反被奸佞所害, 如今身受重傷, 於東宮靜養, 等閑不得探視。
隨後幾日雨水一過, 伴著驚蟄幾聲驚雷,謀害太子之案也水落石出——說是當日羽林衛數支兵衛同時反叛,伍喻崢雖率兵盡力抵抗,奈何敵眾我寡, 一時保護不及, 致太子與太子妃慘死。
至於兵衛因何反叛, 又受何人指使,卻是草草不清。
眾臣心中有疑,倒也有人上書請求徹查,但朱沢微應是應了,事後便高高掛起,且如今宮中局勢撲朔迷離,等時日一久,朝中質疑聲便愈漸少了。
二月時,北方傳來一喜一憂兩個訊息。
喜的是四王妃沈筠平安産下一子。其實沈筠原定的産期是三月初,奈何一月中旬,太子妃沈婧薨逝的訊息傳到北平,未能瞞過四王妃,沈筠驚動之際腹中陣痛,竟提前兩月破了羊水,好在有驚無險。
然而憂的卻是北涼得知大隨太子去世,國祚不穩,已集結三十萬大軍在邊界整軍。
這訊息一出,朝堂頓時炸開鍋來。
北涼與大隨北疆紛爭已久,此事若放在尋常,並算不上棘手,可眼下朝局紛亂,人心浮動,嶺南一帶流寇四起,東海更有倭寇頻繁擾境,西北境外敵國虎視眈眈,北涼在這個時候糾結三十萬人,無疑雪上加霜。
朝堂諸臣眾說紛紜,又莫衷一是,到了最後,看看朱沢微又看看柳朝明,竟不知以誰馬首是瞻才好。
這也無怪,當年朱景元誅殺功臣,將帥之才所剩無幾,除開四王,十二,十三三位皇子,餘下便只有戚無咎,與兩三位老將軍。
這日早朝下來,朱沢微迫不得已,只好與柳朝明商議。
柳朝明倒是看得開:“著戚無咎去東海;十二殿下回嶺南;十三殿下若在東宮養好傷了,便去西北守著;至於北疆,眼下雖有四殿下北平府的將領守著,然形勢最是危急,當令四殿下不日啟程返北。”
朱沢微雖與柳朝明諸多政見不合,但柳朝明最後這句話卻說到了他心底。
但朱沢微也知道,眼下是奪儲大好時機,想要將朱昱深支去北平卻沒那麼容易。
這廂商議下來,天邊已是層雲壓境,京師的春,日日都有雨落,整個宮禁晦暗有風,朱沢微站在宮簷下若有所思。
朱弈珩看他這副樣子,說道:“七哥,我覺得柳大人的話有些道理,眼下大隨內憂外患,您若能讓四哥出征,一方面可解北境之憂,更要緊的是四哥一走,您在宮裡的位子不就更穩了嗎?”
朱沢微雖未對朱弈珩放下戒心,但他這番言辭正中他的下懷,是以答道:“你以為我不想支開朱昱深?但他肯走嗎?而今朱憫達死了,朱南羨被關著,十七是個沒出息的,逃去了南昌府,這宮中已算是沒有嫡皇子了。且二哥老早便被柳昀整死了,三哥被蘇時雨參成了個廢人,這宮中的皇長子不是他老四朱昱深又是誰?
“他倒是不動聲色,成日在北大營忙他的軍務,擎等著本王幫他將朱南羨料理了,等著父皇病逝,他雖非嫡卻是長,名正言順就該繼承大統。”
朱弈珩道:“照這麼說,七哥這一通奔忙,豈非都為了四哥做嫁衣?”
“無妨。”朱沢微笑了笑,“朱昱深的兵力都在北疆,眼下動亂,更無法排程。他且顧著在京師打好如意算盤,等著本王的鳳陽兵一到,他便端正站好,等著被這天上掉下來的金餡餅砸死好了。”
朱弈珩想了一想,說道:“七哥,我有辦法讓四哥回北平。”
朱沢微聽了這話,眉梢一抬:“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