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元喆道:“約莫是這個月頭,雲笙兄喝得酩酊大醉回來,一身脂粉氣,說是去了秦淮河坊,還讓我萬不能與先生提及此事。”
蘇晉問:“為何不能與我提及?”
貢生去煙巷河坊是常事,彼此不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何不能與人言?
許元喆道:“他不願說,我便不好追問了。自始至終,連他去的是哪間河坊,究竟見了誰,我都不曾曉得。”
晁清失蹤是四月初九,也就是說,他去了河坊後不幾日,人就失蹤了。
可晏子萋是太傅府千金,若在貢士所留下玉印當真是她,又怎會跟煙花水坊之地扯上幹系呢?
蘇晉點了點頭:“我明白了。”抬頭看了眼日影,已是辰時過半,便道:“你先回罷。”
許元喆猶疑片刻,從懷裡取出一本冊子,是《禦制大誥》。
景元十四年,聖上親頒法令《大誥》,命各戶收藏,若有人觸犯律法,家有《大誥》者可從輕處置。
許元喆赧然道:“這一卷原是雲笙兄要為先生抄的,可惜他只抄到一半。明日傳臚聽封,元喆有腿疾,勢必不能留京,這後一半我幫雲笙兄抄了,也算臨行前,為他與先生盡些心意。”
他言語間有頹喪之意——身有頑疾難做官,跛腳又是個藏不住的毛病,想來明日傳臚,是落不到甚麼好名次。
蘇晉卻道:“你治學勤苦,他人莫不相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聖上慧眼神通,你未必不能登甲。”
許元喆自謝過,再拱手一揖,回貢士所去了。
天邊的雲團子遮住日輝,後巷暗下來。一牆之外是貢士所後院,隱隱傳來說話聲,大約是禮部來人教傳臚的規矩了。
這處貢士所是五年前為趕考的仕子所建,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意思。
也是那一年,蘇晉上京趕考,被疾馳的官馬所驚,不慎撞翻一處筆墨攤子。
攤主是位白淨書生,蘇晉本要賠他銀子,他卻振振有辭道:“這一地字畫乃在下三日心血,金銀易求,心血難買。”
蘇晉不欲與他糾纏,將身上的銀錢全塞給他,轉身便走。
豈料這攤主當真是個有氣節的,將滿地字畫抱在懷裡,一路尾隨,還一路嚷嚷:“收回你的錢財,在下不能要。”
蘇晉不勝其煩,到了貢士所,與武衛打個揖,說:“後頭有個江湖騙子,懷抱一捆字畫,專行強買強賣之事,你們若瞧見,直接攆走省事。”
言罷一頭紮進處所內,落個耳根清淨。
她這頭將行囊歸置好,沒留神背後被人一拍。
那書生攤主彎著一雙眼:“哦,你就是杞州解元蘇晉。”
四下望去,滿院寂寂,蘇晉目瞪口呆地問:“你翻牆進來的?”
早春時節,杏花綴滿枝頭,打落翹簷上。
翹簷下,書生雙眼如月,笑意要溢位來一般,雙手遞上名帖:“在下姓晁,名清,字雲笙,不巧,與兄臺正是同科舉子。”
一見如故,一眼投緣,不知可否與兄臺換帖乎?
蘇晉想起舊事,靠在後巷牆邊發怔。
晁清原該與她同科,可惜那年春闈後,他父親辭世,他回鄉丁憂三年,今年重新科考,哪裡知又出了事。
到了晌午,日頭像被拔了刺的蝟,毒芒全都收起來,輕飄飄掛到雲後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