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認為已經不能勝任艦隊司令的職務了。”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神情很是黯淡。
對於海因裡希親王的這個決定,夏樹固然感到十分吃驚,但事情的發展其實早有跡象。它是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所做出的無奈抉擇——在德國海軍的發展大方向上,海因裡希親王一直跟自己的兄長以及德國海軍的實際掌權者提爾皮茨意見相左,後兩者熱衷於同英國展開海軍競賽,進而挑戰英國經營三百年的海上霸權,海因裡希親王則主張與英國保持良性的合作關系,一再修改的海軍法案和不計後果的造艦潮讓他深為憂慮。
在夏樹的心目中,海因裡希親王是一個才思敏捷、個性穩重、勤勉敬業的人,是皇室成員之中唯一讓他真正欽佩的人。因為高貴的皇室血統,他也許並不是公海艦隊指揮官的最優選擇,但他用自己的表現贏得了大多數海軍官兵的尊重。不僅如此,他精通海軍業務,早期曾在多次軍事演習和外交訪問中展現出良好的指揮能力,在國際上的聲譽名望也遠遠好過於生性好鬥的德皇威廉二世。
“如果失去了您這樣一位艦隊指揮官,對德國海軍將是一個十分沉重的打擊,懇請您慎重考慮……”
親王擺擺手:“不必勸我了,這是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
“這……真是太令人遺憾了……”
夏樹話已出口,卻覺得措辭有些不當,好在失意的海因裡希親王並沒有失去以往的不羈,緊密的血緣關系也讓他在夏樹面前格外地親切、寬和。
“沒什麼可遺憾的,歷史替德國選擇了一條激進冒險的道路,它可能遭遇挫折,也可能實現飛躍。之所以做出現在的選擇,是因為我個人的性格實在不適合那條道路。”海因裡希親王的語氣很是坦然,眼底的憂慮卻瞞不過夏樹。
站在夏樹的角度看,海因裡希親王的想法可不是軟弱怯懦的表現,它其實是解決德國當前戰略困境的一種方法,若能夠付諸執行,就算不能避免與法俄之間的戰爭,也能夠大大推延戰爭的爆發,或是為德國贏得更為有利的戰爭形勢。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它的可行性,事實上,德國此時的內部環境並不適合懷柔策略。一方面,日耳曼民族的尚武精神綿延千年,德意志帝國的統一也是建立在一系列輝煌勝利的基礎之上,統治階級和民眾階層熱衷於軍事冒險,另一方面,德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快速發展得益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促進作用,但也由此形成了“卡特爾化”的社會經濟結構,以容克大地主和資産階級工業家為代表的各大利益集團勢均力敵,國內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謀求海外擴張既是利益集團實現再發展的必然渠道,又迎合了民眾的泛德意志情緒和崛起心理。在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和促動下,德國的軍事擴張已是無人能夠遏制,一位親王的辭呈好比擋在車輪前的螳螂,根本無濟於事,在強大的民意輿論下,就連桀驁的威廉二世也不得不為自己在第一次摩洛哥危機中表現出的“軟弱”而自責……
“能否容我說一句話?”坐在一旁的夏洛特突然開口。
親王以淡定而寬和的目光看著她。
“軍人的職責是保衛國家,但許多人把保衛國家跟擊敗敵人混為一談。有戰爭就會有軍人和平民的死傷,家園難免受到戰火的肆虐,所以,我覺得避免戰爭才是軍人保衛國家的第一選擇。”夏洛特從容不迫地說著,末了,她別有深意地看著夏樹。
夏樹頓時陷入了不曾料到的尷尬境地。
海因裡希親王卻替他解了圍。
“你說的很對,希爾小姐,如果大多數人都能夠有你這樣的想法和覺悟,戰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是,正因為大多數人不理解這個道理,或者說,他們更看重利益得失而不是他人的生命,國家才會輕率的捲入戰爭。清日、英布、美西、日俄,過去的十幾年時間裡,戰火從未真正平息過。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果僅有我們一個國家為了和平忍讓退縮,不僅無法避免戰爭,還會讓自己國家陷入致命的危險境地。我做出辭去職務的決定,既是對德國的軍政外交策略感到失望,也是對其他歐洲大國的抉擇感到失望。”
夏洛特頗感意外地看著海因裡希親王,她不甘心地問道:“抱歉,親王殿下,我不是很理解您剛剛所講的道理。我們很多人都覺得是德國強硬擴張的立場威脅到了和平局勢,如果德國做出讓步,其他國家又怎麼會有理由反過來進攻德國呢?”
親王非常從容地回答說:“恕我直言,希爾小姐,政治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普通平民乃至軍人的理解。簡單回答你的問題:德國與法國最大的矛盾沖突在於阿爾薩斯和洛林,要平息法國的敵意,就只能將上述兩地交還法國,此舉勢必引來德國民眾的憤慨,造成國內局勢動蕩,甚至可能引發政變或者革命。與此同時,法軍進佔阿爾薩斯和洛林之後,邊境的戰略態勢轉向有利於法國一方,德國民眾將失去安全感,恐懼與羞辱將製造新的敵意,德國對法國的敵意,戰爭隱患依然沒有消除。”
夏洛特終於沉默下來,但是看得出,她還在努力消化海因裡希親王這些話中蘊含的邏輯和哲理,試著從中找出破綻和矛盾之處。
夏樹滿腔感慨地:“我理解您的苦心,親王殿下,我何嘗不希望國家能夠以和平的方式向前發展,可人類社會的歷史規律就是這樣,每當國家之間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定要透過激烈的方式角逐勝負,由勝利者決定發展的格局和方式。既然必須分出高下,我的設想是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代價贏得勝利,讓競爭者承認我們的優勢地位,接受有利於我們的發展格局,而不是用殘酷的戰爭夷平他們的家園,或者讓我們的家園淪為戰爭廢墟。”
“你的想法有你的道理。”親王以一種不肯定也不否定的立場回答說,“對或錯只能等待歷史做出評判,而且,對的道理未必會有對的結果,只有造物主能夠決定一切。”
“所以我們只能祈禱。”夏樹轉頭看著夏洛特,希望與海因裡希親王這番無預謀的交談能夠解開她的心結,至少是糾結最重的那個環扣。
夏洛特此時已經回到了平時的她,當男人們談論軍政事務的時候,她要麼靜靜地走開,要麼靜靜地呆在一旁聆聽。
海因裡希親王沉沉嘆道:“願上帝庇佑德意志。”
數周之後,當人們忙於準備聖誕節的時候,帝國海軍辦公廳接連發布了一份由德皇簽署的人事命令:以海因裡希親王健康狀況欠佳無法履行職責為由解除其公海艦隊司令官職務,同時晉升其為德國海軍元帥,調任海軍總監察長。
這樣一份負責紀律監督的輕松差事,對不願參與軍備競賽,不願目睹慘烈廝殺,卻又不願就此離開海軍的人而言,這或許是最理想、最體面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