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兵隨即叫建國找來十里八鄉的打井師傅,明日便開始挖井。
建國立刻去辦了。
晚上,高家取出藏在稻穀裡的臘肉,備起豐盛的飯菜招待他。
趙曉兵也不客氣,叫人取來自己的四方井暢飲了一番。
這鄉下人對臘肉香腸的儲存有一套獨特的方法了,他們將醃製好的臘肉放進稻穀中,既解決了密封的問題,又不怕豬油流出壞了肉。
趙曉兵啃著香噴噴的臘肉骨頭連呼大善,請老爺子吃酒。
席間老人說往遠了看,這一帶古井還有很多,有需要他可以帶路去尋找。
趙曉兵點點頭謝過,說火氣亦屬於地下資源,以後不許個人隨便挖井了,就像鹽井一樣,朝廷要統一管理,均衡資源和確保挖井安全。
老人也是頷首,告訴他這一代因為挖井也是埋了不少師傅呢,的確要小心了,明日他還要親自去井邊殺上一隻雞辟邪。
散席後,趙曉兵和餘大異以及研究院的人商議掏井的細節,確定方略後叫大異調集人馬,裝置進來支援。
第二天上午一番準備後,火井縣的工匠便開始下井清理。
這次,趙曉兵要下井的每個人腰上必須拴著保險繩,脖子上掛著口哨,一旦有險情立刻吹口哨、拉繩索,上邊就會拉動保險繩將人拖起來。
挖了半天,土都堆成小丘了,沒有任何發現。
瑩瑩說挖下去快一丈了。
一丈能有啥收穫?
頂多就是清掉了多年沉積的淤泥而已。
趙曉兵叫只管往下挖。
次日一口氣往下挖了三丈,全是泥夾石,倒時很輕鬆的,卻任然一無所獲。
第二天依然如此,餘大異覺得一點動靜都沒有,怕是真的沒氣了。
趙曉兵不以為然。
這才那麼幾丈深度,顯然是不夠的。
周圍打的氣井應該是早把淺層的氣都釋放的差不多了,起碼得挖它十丈,三十丈,五十丈。
後世的鑽井隊鑽井,算是有的放矢了,一上來就是千米、萬米,都還常常是白忙活呢。
趙曉兵心裡有數,不急。
他叫務必做好井壁的支撐,等到睡覺前讓大異點燃火把丟下井看看。
火把丟進去許久,火熄滅了。
說明沒有天然氣,明天繼續挖。
趙曉兵要求,以後工匠下井前先丟個火把試一試有沒有氣,不能讓工匠因為他的疏忽而受到傷害了。
次日繼續挖井。
趙曉兵覺得要出氣還早的很,叫建國一路回縣城看看,那邊還在修橋,起街呢。
特別是那座大橋,他有點不放心。
那是在大河裡修橋啊。
春雨發了,很快就會進入雨季,汛期一來就麻煩了。
喜歡華夏一家請大家收藏:()華夏一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