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友聞十分感慨,告訴他已經收復了寧遠縣城,這是大宋先帝命名的縣城吶。
若沒有這次出擊,何年何月才能光復這塊大好河山。
他讓曹友聞給這個地方起個名,老曹拉著趙曉兵走向邊上坡地再看,趙曉兵將千里鏡地給他。
沿著谷地出現了一大一小兩個湖一字排開,湖面上野鴨成群,鴛鴦成對嬉戲,景色還真美呢。
老曹說叫鴛鴦湖吧,官家給起名寧遠,定是希望這裡平靜安寧,這湖就叫鴛鴦湖了。
曹友萬非常好爽地舉起酒罈喝酒,大喊:“飲馬鴛鴦湖,快哉,快哉。”
汪思賢見曹友聞一路窮追不捨,如驚弓之鳥,判斷宋軍要進攻鞏昌府了。
而他一時亦無可用之兵,逃回城內便忙不迭地發動整個部落緊張備戰。
他在鞏昌府忙活了三天,召集的青壯都拿著鋼叉什麼的上了城牆守起,卻不見宋軍追來,
他陷入雲裡霧裡,有點迷茫了。
連派哨騎偵查,卻發現宋軍在鴛鴦湖安營紮寨了。
又隔了一日,有百姓送來宋軍書信一封,卻是趙曉兵寫給他的。
信中這樣寫道:
汪爺爺:
小子羅城趙曉兵是也,金國遲早滅亡,爺爺當早作打算。
投宋與否悉聽尊便。
然小子以為,若想同窩闊臺一起再攻天水則註定失敗,或將失去棲息之地也。
泱泱大地,華夏子民本一家,小子願退避三舍,與爺爺共享鴛鴦湖之美。
爺爺亦正好領玉嬌妹子臨湖賞景,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信封內還有一張羅城小報,上有一篇報道船型街建設的文章和他視察工地的畫像。
這一招把汪思賢整的摸不著雲頭了,啥子意思哦?
難道是在求親了,要我把玉嬌嫁給他不成?
汪思賢坐在茶爐邊手握信紙陷入長考。
他的孫女汪玉嬌走過去問:“爺爺,誰的書信?我看看。”
邊說邊去抽出了汪思賢手裡的信紙。
當她看到信紙上那熟悉的字跡和小報上清晰的人像後,呆住了……
鏡頭再回到鴛鴦湖邊,曹友聞他們還在喝酒,趙曉兵問他跑這麼遠,想紮寨守住,怕有點難?
曹友萬說來都來了,怕逑,吃耍兩天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