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卡斯之所以需要兩線作戰,是因為東方的波斯人對教廷的統治地位發起了挑戰。
兩個地區的積怨由來已久,在教廷出現以前,波斯人就和希臘人纏鬥許久,熱衷於領土擴張的波斯人與西方的希臘城邦發生碰撞,希臘人開始了守土衛國之戰。
史稱希波戰爭。
斯巴達勇士的故事就源於這場戰爭。
從希波戰爭開始,地中海東側的地區就時常受到波斯人的侵擾,但聖光的力量極為強盛,聖騎士與神武士也不是任人宰割的軟柿子。
於是教廷集結力量,一舉攻下了東方的屏障——君士坦丁堡,並以此防禦波斯人的威脅。
自教廷攻下君士坦丁堡之後,這片地區終於迎來了長期的和平。
教廷日益坐大,他們把重心放在嘉倫帝國一面,對於東方則是堅守君士坦丁這座天然的堡壘,不再主動掀起戰爭。
而波斯帝國也無暇再次入侵,因為這個國家內部陷入了內鬥的風波。
矛盾最開始源於繼承人的選擇問題,後來由於利益的分配不均上升到宗教信仰問題,繼而引發為派系爭鬥,並持續了數百年。
波斯人分裂成多個王國互相征伐不休,故而無力再對教廷發起戰爭。
直到塔希爾·侯賽因將波斯王國重整合並,並再次劍指希臘。
塔希爾認為嘉倫與教廷的內亂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於是掀起兵禍,試圖征服相鄰的土地。
我們說過,波斯人熱衷於領土擴張,這個帝國的領土面積是嘉倫帝國全盛時期的五倍以上!
其實坦率來講,強盛的國都都喜歡對外擴張,嘉倫帝國在遇到維京人以前也是在不停入侵周邊的土地,等到百年之後,這些地方就變成了帝國的‘固有領土’。
如今,嘉倫人不再擁有擴張的熱情,嘉倫帝國的統治者熱衷於喝酒、泡溫泉、以及搞窩裡鬥。
而波斯人在塔希爾的統治下,準備進一步擴張自己的版圖。
於是,波斯人再度對希臘半島發起進攻。
截至五月初,他們已經佔領了希臘半島東南部的全部島嶼,他們的先頭部隊不過距離雅典城六十公里,隨時可能登陸半島並對這座城池發起進攻。
希臘半島上的小國都是教廷的屬國,雖然古典神話依然流傳,但教會也在那裡紮下了根,光明神教的影響力隨著教廷的擴張逐步加深,本地信仰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裡受到威脅,並日漸式微。
希臘人信奉的是大地女神蓋亞,十二主神之一。
但顯然,她沒有如今的光明神受歡迎,從希臘半島上越來越多的教會就可以證實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