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開始懷念查理二世在位的那些日子了。
今天的奇高家族,雖然看起來位高權重,可實際上、他們已經走到了懸崖邊處,只要被稍稍推一把,必將萬劫不復!
漢斯為什麼別無選擇呢?
皆是由於當初的逃避。
如果不是丕平毒死查理的那天他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隨遇而安,也就不會有今天。
他選擇了順從丕平、順從新政府,卻又打著自己的小九九。
他沒有堅定的站在查理一邊,也沒有跟著丕平造反。
這樣的人很多,但手握重權的就只有他漢斯和布萊克兩人。
本來還可以抱團取暖,誰知道布萊克那個傢伙又是一朵奇葩!布萊克不在乎上司是誰!這個人全心全意為了國家工作!從來沒有什麼自我的概念!
這是百年一遇的人才!
寧可被殺頭也要死諫!這種人物漢斯只在史書裡看到過!
這種大臣雖然手中權力不小,但能讓君王放心。
可漢斯不一樣。
他是正常人,有自己的私心,經常搞一些利己的動作,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客,所以丕平明理暗裡對他都不太放心。
所以多方面的因素造就了兩難的處境。
當初的逃避成就了窘困的現狀,而逃避後由於不安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又成了洛泰爾拿捏他的把柄。
難題沒有消失,而是被拖了一段時間後又找了回來。
不管他怎麼狡辯,他終究是亂臣一黨!
洛林親王和路易早就把他放進丕平一脈了!
問題就在於,如果漢斯真是丕平的心腹也好,乾脆一條路走到黑,搞出一個新王朝!
可現實是,丕平也不拿他當自己人,這個矮子只是在利用他。
以當下的處境而言,被政部羅德·懷特擠掉只是時間問題。
更何況據漢斯的觀察,丕平這個人對權力的渴望非常病態,他集權的動作又太迅速、太龐大,軍部的權力只會越來越小,到最後被活活掏空。
漢斯不認為羅德·懷特會有好結果,看看教廷吧!盧卡斯是幫丕平上位的一大推力,現在呢?
集權,丕平只想集權。
把所有權力都集中在皇帝的手裡,再不受任何掣肘,這是很宏偉的想法,漢斯相信如果丕平真的做到了,那他一定能超越前人,甚至超越羅馬。
權力的高度集中,勢必帶來更強大的運作能力、以及無可比擬的國家效率。
皇帝一聲領下,再也沒有大臣敢站出來反對,一切資源和部門全為了皇帝的命令列事,漢斯光是想想就覺得這樣的國家很可怕。
如果那個皇帝決定戰爭,那就可以迅速集結全國兵力,再沒有地方部隊一說。
把國家像拳頭一樣攥起來,只有集權可以迅速做到!
假如皇帝是個明君,這個國家一定有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