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你之見呢?”
丕平沒直接回答,反而把問題推了回來。
帝王總喜歡考驗臣民,這個舉動有著深層次的意味,無論臣子回答與否,甚至是直接回答、猶豫了一下回答,或是直白的回答、拐彎抹角的暗示,在君主眼裡都屬於考核指標。
簡單來說,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想要摸清你這個人。
如果你的回答越了界,或是一不小心觸碰到了君王的底線,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比如劉邦就曾向韓信詢問自己的統兵之能,得到的回答是:‘陛下不過能將十萬’。
然後劉邦又問,那韓信你的統兵之能如何啊?
韓信自豪的說:‘臣多多而益善耳’。
這也是多多益善這個成語的由來,通俗來講、想表達的意思就是越多越好。
所以整個對話翻譯過來就是:‘老闆你的水平也就能帶十萬個人,但我不一樣!多少兵我都能帶!指揮起來都沒有問題!越多越好!’
雖然緊接著韓信就意識到了不妥,並以‘陛下善將將’一說圓了回來,但劉邦對他不滿的種子終究是紮下了。
大漢立國之後,計劃除掉的人員名單裡,韓信首當其衝。
並不是劉邦小心眼,而是這個人在軍事方面的才能遠遠超過他,已經成了一枚影響穩定統治的炸彈。
而引來殺身之禍的,很有可能就是當初的一句話、一個多多益善的回答。
對於大臣而言,辦事不利要挨收拾、做事太優秀也要擔心掉腦袋,收受賄賂說不定哪天就要被清算,可假如一點不貪、上位又會懷疑你是不是有其他目的。
帝王之心旁人難測,所以有伴君如伴虎的說法。
擇人而噬,這個成語可不僅僅只用來形容野獸。
未能察覺出帝王的問話是一場考驗的大臣很難有好下場,然而假如有一個人能把皇帝心思揣摩得透透的,那他會死的更快。
所以,丕平看似隨意的詢問布萊克意見,實際上是在考慮、怎麼才能把下首的大臣扒開人皮看看內心所想。
他要看透你、掌控你。
所以、才詢問你。
你要怎麼做?
回答呢?
推辭呢?
奉承呢?
還是像布萊克一樣直言無畏呢?
千萬想清楚了再回答。
畢竟、君心難測...
喜歡血祭啟示錄請大家收藏:()血祭啟示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