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體現在效率的極度低下。
等皇帝把一碗水端平,總算把各方的利益平衡好,又能達成最初目的的時候,地方跟中央又開始起矛盾了。
地方諸侯不希望重騎士繼續擴軍,因為中央會增加對他們領地的稅收,有長遠眼光的諸侯不希望助長這種不安因素。
拿他們的錢養中央的軍隊?不反對就怪了!
雖然大家名義上確實是皇帝的小弟,但你也不能太過分,用力太重很容易把諸侯們逼反!
這樣一來,新一輪的制衡又開始了。
所以、封建制度在很多時候,真正掌權的不是皇帝,而是各種貴族跟世家,他們左右著朝廷,同時又充滿了自身的矛盾性。
他們之所以聚在一起,都是因為利益。
皇帝想要搞一點動作,他需要先平衡下面這幫人的利益糾紛。
封建集權也不是無所顧忌的,如果不想被史官記載成昏君,最後被聯手逼得退位,那必須要妥善處理好各方的利益糾紛。
你可以打壓一方扶持一方,也可以牽著兩方制衡,但你不能一下得罪所有人。
皇帝的任性,也要有個度。
所以為什麼開國之君能做事?因為他手下的人都是被他帶出來的,都屬於他的利益集團,有勁、都在朝一個方向用力。
而傳了幾代後,這個利益分配就開始出現糾紛了。
說的難聽點,就是分贓不均了,有人不樂意啦!
再加上新皇帝很多時候沒有開國之君那樣的制衡手段,所以慢慢被架空,主要決定國策的人,變成了世家和貴族。
雖然最高的權力依然是皇帝所有,但人永遠不是全知全能的,一個人很難跟一個組織互相拉扯,皇帝就像被貴族和世家捂住了雙眼和口鼻,變成了一個高貴的傀儡。
當然,還是有少部分中興之君能夠看清局勢,並且將大權收回掌心,並平衡好各方的利益糾紛。
但很少。
非常少。
世家和貴族的蛋糕一旦被他們攥在手中,就碰不得了。
即使是賜給他們蛋糕的主人。
喜歡血祭啟示錄請大家收藏:()血祭啟示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