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導致一個王朝漸漸衰弱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併。
土地的兼併導致社會差距越來越大,貴族與平民的階層差距被無限拉開,形成一種賣身僱傭的制度。
它體現在生產資料的絕對私有化。
以無產的佃農為貴族服務的形式展開,平民在勞作的同時不斷創造有限的價值,而貴族對他們的剝削卻是無限的。
由於生產資料的高度集中,平民們想要得到任何東西,都需要從壟斷的貴族手中高價購買,比如、有個農民想要給妻子做一身衣服,那他就需要錢幣去交換。
錢從哪來呢?來自在土地上的工作。
但土地是誰的?貴族的,所以農民屬於租借了貴族的土地,租借了貴族的種子、農具、牲口、住所,以一年的時間進行一份工作,以望得到酬勞。
當一年過後,糧食得到豐收,農民需要將收穫的糧食兌換成錢幣,他能跟誰兌換呢?
答案還是貴族。
土地的主人要對農民一年的租借收取租金,然後再以國家的名義收取一部分稅金,最後再以債主的身份剋扣一些利息。
剩下的、成了農民的收入,他要用這不到十分之三的部分維持接下來一年的生活。
這時他還記得去年的目的,他要去給妻子買一些布,做一身衣服。
然而布匹的價格也是貴族定的。
裁縫的房屋、建立在貴族的土地上,隨著賬鋪租金的提高,老闆也要提高貨物的價格,以維持生計。
否則他就吃不起農民種出來的糧食。
這就變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裁縫鋪的老闆不停的提高價格,為了能吃飽飯,農民一年年的辛勤勞作,卻越來越買不起布匹。
今天、這個農民為妻子更換了一件新衣,代價、是他還要為貴族工作一年,以付清土地的租金。
他手中剩下的錢、還要維持這一年的生計。
而明年,貴族只要稍稍抬高租金或利息,就能讓農民和裁縫鋪老闆再次陷入這個迴圈。
農民沒有偷懶、裁縫沒有偷懶,那他們創造的價值哪裡去了?
答案是集中在貴族手裡了。
馬克思稱其為——剩餘價值。
也就是因土地兼併,而被貴族攫取的社會資源,它以生產資料的私有化為起點,用壟斷的形式,完成對剩餘價值的掠奪。
這種壟斷下的市場,被強行扭曲了勞動者的價值,一個商品的價格不再由它的使用價值決定,而是像被剝削的勞動者一樣,被貴族透過土地牢牢掌握在手中。
生產資料的私有化,讓地主或貴族)成為了統治者,他們用剝削來的經濟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像皇帝、國王,通常就是最大的地主。
他們為了控制平民和無數的小地主或小貴族),又用政治賜予維護者合法性,這種聽從大地主命令的武裝部門,被稱為軍隊。
所以你看,政治它串聯起經濟跟軍事,它充當了三角形的第三個頂點,以促成了這個圖形的穩定。
但它能解決問題嗎?不能。
由於土地兼併引起的經濟問題,是對國家承受力的一個挑戰,當經濟問題引發的社會問題超出了這個承受力,那它就會演變成政治問題。
比如、經濟危機。
它並不是單純的指今天我們講得狹義上的經濟危機,像封建社會也是它的棲身之所,比如流民、就是經濟危機的一個產物。
災年、失去了土地的農民,被統稱為流民。
像我們之前所說的那個農民,他沒有自己的土地,但總歸是有一部分農民擁有著自己的土地,並非無產階級。
但他們與無產階級一樣脆弱,他們的生活模式依賴於穩定的農作物產量,但逢災年,這種脆弱的生產關係就會崩潰,進而被貴族找到兼併土地的機會,將他們變成佃戶。
或流民。
而流民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它在政治上是可以緩解的,但無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