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等人逃到了夏口,與劉琦合兵一處,總計大約三萬餘兵力。諸葛亮說道:“事急矣,我當前往東吳,說服孫權聯合,共謀曹操。”
《三國演義》書中是魯肅前來打探虛實,這就是孫權送來的橄欖枝,有聯合圖操的想法。
諸葛亮應魯肅之邀,前往東吳與孫權洽談合作事宜。他不辱使命,成功的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在打擊曹操的軍事行動中,周瑜率領的江東兵馬擔任了攻曹的主力。他們用詐降和火攻擊敗了人數眾多的曹操大軍,扭轉了孫劉兩家相對弱勢的地位,這也改變了中國未來幾十年的政治格局,為三足鼎立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強勢的曹操不得不退回北方,休養生息,一時之間不敢侵犯江南。在瓜分荊州利益的問題上,孫劉兩家既有矛盾,又有共同的敵人。《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描繪了三氣周瑜和巧取三郡的故事,主要是抒發諸葛亮的料敵制勝和東吳周瑜的心胸狹窄,故事內容雖然精彩,但沒有凸顯劉備的作用。
《三國志》史書短短三個字將劉備的作用描繪的淋漓盡致!這三個字是“詣孫權”,“詣”字的意思在古代多是下屬拜見上司,學生拜見先生,晚輩拜見長輩等等,用在劉備和孫權的關係中,就帶有“求”的意義,所謂求人家嘛。劉備求孫權。史書中就沒有《三國演義》當中的瀟灑自若,還佔盡了東吳的便宜。
荊州實際上是三分,曹仁佔據著南郡和樊城;孫權得了荊州,也就是今天江陵;劉備收割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加上江夏,零散幾座城池。但是如果要西進川中,得到天府之國的益州,路徑上是一定要有江陵這塊基地或者說是跳板的。所以劉備主動去求孫權,立下文書,借我荊州,等得到了益州,我再歸還荊州。
孫權不是不肯,但是借地盤給別人去發展,自己圖什麼?在江東陣營的內部,有一人能給孫權的決策造成影響,他就是魯肅。魯肅的才能和決斷在兩人第一次見面再到赤壁之戰,魯肅的參謀才能都得到了證明,所以魯肅對劉備能借到荊州起了很大作用。
筆者的想法認為:孫權借荊州給劉備,是出於政治上抗曹的考慮。因為曹操動不動就挾天子以令諸侯,十分討厭!而政治上劉皇叔根本性的反曹,就是對曹操政治上的一種否定。再者,劉備這個人的魅力真的很奇特,凡是跟他來往的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意無意的支援了他的事業。孫權不僅借了劉備荊州,索性將自己的親妹子也許配給了他。其妹名叫孫尚香,是個巾幗人物,非英雄不嫁的。
荊州的歸屬問題,有的人認為本來就是劉表的,漢室宗親的,應該屬於劉備,不存在“借”荊州這樣的事情。這樣的想法很可愛,代表人物是關羽。
但荊州就是劉備借來的,而不是應該屬於劉備的。孫權擔當了破曹的主力,他要獲得赤壁之戰的主要勝利果實。
對於劉備,起碼之前沒有珍惜獲取荊州的機會,之後又沒有力量用軍事力量獲得荊州。所以他得借,借荊州。
你要得到,你就得交換,於是就存在契約關係。你違約,人家就始終師出有名!除非你的實力能讓對方消弭,強大到能無視對方訴求的地步。別說荊州,就是天下,這都姓劉姓了四百年了,也該那個了……照這麼算的話,之前還是大秦帝國的版圖呢!在之前還是八百年楚國羋姓的故居呢!在那之前……
劉備借來了荊州,整頓軍馬,準備西進。
江東鷹派代表人物周瑜病故,諸葛亮前去弔孝,順便邀個人過來。這個人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龐統是個人才,但是其貌不揚,儀表不行,為人又高傲,不是那種善於職場交際的人。諸葛亮一來給周瑜弔孝,一來找到了龐統。諸葛亮寫了一封書信交給龐統,叫他如果東吳不就,可拿此書信去找劉備。龐統說先看看東吳孫權什麼態度,再去找劉備。諸葛亮做客東吳,我們這裡就不討論。
我們看看龐統遇到的三個老闆,就是當時中國最雄才大略的三位老闆。他們對龐統這樣一個人才的態度,我們也可以看出曹劉孫三人的品格和領導魅力是否存在差距。
龐統最先見面的是曹操,還是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在赤壁之戰發生的前夜。他見了龐統大喜,人生快意啊,一統天下彷彿已成定局,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聽說龐統到來,他歡喜的跑出營帳,握住龐統的手把他拉進營帳。這回龐統是帶劍而入,而曹操卻待之以上賓之禮,絲毫不懷疑龐統。這是曹操的態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龐統去曹操陣營當中純粹是“用間篇”,把曹操狠狠的擺了一道!
他這回被魯肅推薦,去見孫權。我想,孫權也該聽說“鳳雛”的名聲和“連環計”的獻策者。但也就是看在這份上,孫權才見了龐統。電視劇裡演的很有意思,孫權端坐在上頭,很有精氣神。下面站著的是龐統,他暴牙,聳拉著眼皮,穿著也是土裡土氣的。他哪裡像個士人?見了領導也不問好,不鞠躬、不行禮,好像隨便你似的。
孫權打量著這呆子,哪裡像個人才了?隨便給他個文職,打發他下去。龐統賭氣出來,跟魯肅說道:“我另謀發展去了。”這是孫權的態度。
魯肅告訴龐統:“你不如去劉備那裡,別去投曹操。”
龐統於是拿著諸葛亮的書信去劉備帳下報到。到了劉備陣營,他沒有拿出書信。如同與孫權見面,也是直直的站著,一言不發,等對方發落。
劉備一看,臥龍鳳雛。臥龍出場,羽扇綸巾,何等驚豔!這鳳雛怎麼看上去這麼猥瑣?一看他這儀容儀表,一雙等待發落的眼神。好吧,給你個縣令,去當好縣令,以後有機會慢慢提拔。於是,龐統就去當了個縣令。這是劉備的態度。
順便提一下,孫權帳下清一色的帥哥,包括自己,都是儀表堂堂的人;曹操帳下可謂三山五嶽,詩詞酒賦,唯才是舉,什麼人都有;劉備帳下都是追隨已久,或者人物出類拔萃,屬於明確其才能之後的提升與任命。這樣算下來,曹操更能容人。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曹操沒有那麼多偏見。所以,我們從龐統的人事問題上,可以看出曹操最優秀,孫劉兩家都輸了一籌。
荊州人才,楚湘大地,果然是人才輩出。劉備緊接著又接納了一批賢人,譬如馬良和馬謖,魏延黃忠等等。同樣是劉備,為什麼就是比劉表更能喚醒人才效力的積極性呢?因為領導的志向和用人方略符合人才的用武之地啊!
喜歡這個屋裡請大家收藏:()這個屋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