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上,許褚來請,劉備怎肯回去?一言就打發了許褚。其實曹操真要攔截劉備,就該派遣大軍前往,派一將一彪人馬前去,就算不用一言打發,也是刀兵相見。劉備已經是蛟龍脫鉤,魚入大海了。他一鼓作氣奪了徐州,斬了車胄。
比起呂布不同,徐州軍民對劉備並不排斥。陳登認為車胄可以不用斬,殺了車胄,等於違抗朝廷,政治上曹操就能興師問罪。這是劉備等人失於計較的地方,歸根結底,是自己對事情缺乏周密的考慮。這樣,劉備與曹操直接對立了。
沒辦法,劉備採取聯絡袁紹的策略。從一件小事情我們可以看出袁紹有多麼不可靠。要聯絡袁紹,一般人連門都進不去,更別說見袁紹的面。袁紹不是名士不見,所以一般人難得碰面。幸好本地有一人與袁氏結三世之好,叫鄭玄,託他的筆給袁紹帶了一封書信,意思就是聯合劉備合擊曹操。
袁紹假使是個明白人,就算劉備不寫書信,也該主動聯劉破曹,把漢獻帝這張牌給奪過來,避免日後獨自面對曹操。他袁紹沒有啊,二袁精神骨子裡對草根一流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歧視!這還是看在鄭公的份上才看完了書信。袁紹不計較劉備滅他兄弟的事情,但軍事上也就意思了下,加上袁陣營組織上成員之間有矛盾,竟消極抗曹,最後坐視劉備被逐。
劉備剛到手的徐州,抵敵曹操不住,妻小陷落,弟兄三人失散,不知生死。劉備獨自往北投靠袁紹,關羽約三事,暫降曹操,張飛後來在古城出現。
劉備現在畢竟有名氣了嘛,是“皇叔”,所以袁紹接見了他。劉備提出要儘快破曹,主張速戰。而袁紹手下田豐沮授等人則反對速戰論,應緩守,並派兵騷擾,穩操勝券。袁紹採納了劉備的意見。劉備的想法也是自私自利的,他不是聽不懂田豐沮授的想法,更會明白緩守於袁紹有利,但劉備更希望袁紹曹操兩雄火拼。這二人都不是忠於漢室的人,袁紹更不像,劉備需要一個時機,然後脫身,另謀發展。
白馬之戰,關羽砍了顏良;延津一役,又刀劈了文丑。曾被袁紹譽為“可惜我上將顏良文丑沒來……”誰知這二人就這麼報銷了。關羽可謂名震三軍!劉備也由此知道了關羽的下落。
袁紹這人有些喜怒無常,重要的決定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沒個清醒的考慮。他喝道:“關羽殺我大將,劉備必與之同謀。來人啦,拉下去砍了!”
劉備一陣哭訴,願陣前喚回關羽。一虎換二獐,袁紹才沒有殺他。但是劉備從此和關羽取得聯絡,實為脫逃之計。
關羽得知劉備的資訊,千里走單騎,帶領劉備家眷一路往河北而來。劉備又要忽悠袁紹了,他向袁紹提議:“我去荊州,說服同室宗親劉景升來夾擊曹操。”
袁紹同意了,劉備的在與不在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河北力量,誰人能敵?
郭圖看見劉備的背影,說道:“此人一去不復返矣。”
袁曹大戰,其實智者的眼中,勝負難以預料。如果真有第三方在曹操的背後插一刀,歷史的故事就將改編。孫權需要鞏固內部的結構,並且孫權最切齒的敵人是殺父仇人黃祖。早在孫策時候,孫氏集團就有一條發展戰略,就是盡收長江之利。江東集團擴張的方向是長江上游地區,然後與天下爭衡。劉表無有遠志,所以始終坐觀天下之變,始終沒有動向。關中軍閥沒有形成統一的領導決策機構,所以四分五裂,被鍾繇擋在潼關以西。最後袁曹相持官渡,出現勝負的時候,其他勢力仍然沒有動靜。
劉備離開袁紹之後,和關羽等人匯合在古城。這次的匯合也是機緣湊巧,張飛原來就在古城。劉備原來追隨他的文人也追隨至此,還遇到了趙雲,可謂失落中得到鼓舞!
古城聚義,是劉備團隊一次重要的匯合。這次匯合,人數雖然不多,對劉備而言卻是意義重大。劉備充分的認識到,自己肩負著興復漢室的命運,自己的存在對追隨漢室江山的人才們有多麼的重要!這裡彙集的都是忠於漢室的鐵桿,只要人在,志氣在,事情總會有辦法的。因此,古城聚義對劉備等人在精神上的鼓舞作用更大,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組織文化能夠在最艱難的時刻確立了下來併發揮作用。團隊的核心凝聚力往往在最困難的時候被凸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汝南兵敗,劉備差點自刎,他是無論如何不能再落入曹操手中了。這還不是曹操親自出馬,夏侯惇一旅之師就打敗了支援劉備的劉闢龔都。劉備的沮喪是可以原諒的,他說道:“你們追隨我至今,可我落的無尺寸之土,沒有一城之地。你們不如舍了劉備,去各奔前程。”
劉備有沒有哭不清楚,不過一個胸懷天下的人,不甘心失敗的人,能把這樣的話說出口也是悲痛之極,迫不得已。人情之中,大家沒有怪他。
關羽說道:“兄長不必過慮,自墮其志。”
孫乾說道:“荊州劉表乃漢室宗親,與將軍同宗,去投彼處,想不會拒絕我等。”
“好!”劉備說道,就讓孫乾先去劉表那裡報個信兒。
劉表欣然接納了劉備,讓其屯駐在新野縣,也為日後能抵禦曹操幫一把手。
劉備也的確是個人才,平定了一些地方叛亂。也正是如此,劉表和蔡瑁等人又覺得劉備才略太高,根本駕馭不了。“劉景升自知其才不能駕馭劉備”這個話不止一人作此評價,用今天的言語來說就是人才的發展目標與聘用他的單位或者企業產生了願景或者目標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也很有可能是人才的需求不是這個聘用他的機構所能滿足的。在當時,這種差異一旦產生,輕者如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重者如呂布殺董卓而自立,所以劉表知道劉備團隊如此強悍,不得不這方面的考慮。而蔡瑁是劉表集團中的外戚,可以說是荊州一地的豪族,怎能讓劉備這個外來者染指荊州?所以劉備志向遠大,劉表安於現狀,蔡瑁又警惕劉備,雙方的矛盾或溫和的或激烈的都會顯現出來。
與其說是劉備和劉表存在不方便放在臺面上的矛盾,倒不如說是劉表和忠於漢室的人才們存在矛盾。這種矛盾可以從人才們對劉表的不滿可以看出來。
先是孫堅攻打劉表,結果孫堅衝鋒在前,中了流失,被射殺,劉表獲得了孫堅的屍首,但是自己寵愛的部將黃祖卻被對方抓了。蒯越向劉表建議:“孫堅受死,其子年幼,江東紛亂,將軍令荊襄之眾一鼓而下,可席捲江東!黃祖乃無用之人,憐他作甚?”
這是建議劉表要一鼓作氣吞併江東,然後以資漢室。可劉表他不。
又有一個人是直接開罵來表達這種不滿,這人就是禰衡。他先是罵了曹操,曹操讓他打鼓,他脫的一絲不掛,說自己:“清清白白,不似爾等奸詐陰險。”曹操也沒殺他,打發他到劉表那裡報到。
劉表也喜歡名仕有才華的人,所以歡迎禰衡前來。劉表平時都與一些會做詩詞的人來往,喜歡學術交流一類的活動,這就讓禰衡不滿了。他看著劉表一天到晚坐談論道,眼看著漢室江山被曹操揉搓,獻帝被霸凌。據說有天劉表仍然和一幫儒士談論文章經紀,好半天寫了一篇文章然後一起互相吹捧。結果禰衡把人家的文章扯了個稀爛,然後自己拿過紙用筆一揮而就。
試想就算劉表寬宏大量,怎能遭受這般無禮?問道:“你在朝中有什麼人?”
“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禰衡不客氣的說道。孔融是一把年紀的人了,楊修才華橫溢,怎麼就成了他禰衡的兩個兒子了?恃才傲物若此,劉表怎堪忍受,打發他去了黃祖那裡。
禰衡到了黃祖那裡,每天給他寫書信一類的文職,黃祖很滿意。但是黃祖是一個手握重兵的人,屯兵江夏,應該有所作為才是,沒想到一天到晚都在拜訪賓客,過舒坦日子。禰衡又要發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