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錯失成全了劉備。
張松受辱,劉備一方早就得到了訊息,半路上就大駕迎接張松。劉備看著張松的手背,被打的好疼……噓寒問暖,備盡禮節周到,讓張松好不感動?由此,張松非常高興的看到了一位仁慈英主,一位雄心勃勃又能謙虛待人的劉氏血脈。
臨走時,張松拿出了《西蜀地形圖》,獻給了劉備,又有了忠於漢室的美名。
由此,曹操大舉進攻東川張魯,志在必得。而劉備已得西川。張魯抗曹,本來就是沒什麼底氣,不過是張衡楊任要打兩把。結果當然是失敗。
張魯跑路的時候,還不忘叮囑要把倉庫的門鎖好,這是國家的物品。他自己逃亡巴郡。張魯的舉動讓曹操感覺他很可愛,所以就沒有懲罰性的對待張魯。此役,曹操得到了龐德,就是後來要跟關羽拼命的那位。至於楊松,無恥小人利用完了就砍了,留在隊伍裡榜樣極壞!
讓後世懷疑曹操有意的成全劉備,也包括對待西川的問題上。西川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盆地,當初劉邦在這裡養精蓄銳,出隴上而經略中原,交通雖然不變,恰也避免了四戰之地的險境。山高皇帝遠,這裡一直炊煙裊裊。曹操打下漢中,司馬懿建議曹操應一鼓作氣,拿下西川。曹操說了一句讓今天都覺得他分外高人的話。
“既得隴,復望蜀乎!”
意思是何必得到了隴上之地,還要把蜀地都掌握在手裡啊?意思很明顯,給別人留點,不能自己全拿。
這個話會讓其他將士聽得一頭霧水,估計司馬懿都想不通。曹操對人生觀的透徹程度,我想到了他的一句詩:神龜雖壽,尤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語出《龜雖壽》)
這是什麼情懷?什麼樣的人生觀?神龜活那麼久,也一定會有壽終正寢的時候,人生如朝露,不分帝王百姓;騰蛇縱然雲深湖底,也會有化為土灰的時候,何況我也是一介凡人。我曹操犯了很多錯誤,沒什麼能,幹嘛還要指望長壽?這比秦皇漢武進步了多少啊!如今鬚髮斑白,已成伏櫪的老驥,可是我的雄心壯志啊,卻仍然不肯死心塌地,總是遙望著遠方。我的心,充滿不死不滅的理想。
為什麼不成全下別人呢?曹操又一次成全了劉備。這是諸葛亮親口承認的:“曹操未乘勢下西川,乃是失策。”
閱讀曹操這個人,真是千古一人!
劉備一方對於曹操的居高臨下感到驚悚。修書給孫權,把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還給孫權,派了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前往東吳,使孫權攻打合肥,在東邊牽制曹操。孫權在考慮了已方的利益之後,也還是傾全力攻打合肥。
廬江太守朱光被甘寧打死,吳軍銳不可當。孫權親自領兵前來鼓舞士氣。
曹操在漢中,大軍起身需要時間,合肥告急,於是他寫了一道命令:讓張遼退敵,李典守城,樂進居中排程。
想那孫權一下子就吃不了合肥。從這件事情來看,曹操對手下的人頗有了解。張遼李典二人不和,樂進誰也不偏向,對他們三人的性格脾氣、作風特長也心中有數。工作上就有了安排,而且對他們頗為信任。李典既然要守城,那就李典負責守城,李典的為人沉穩持重;張遼的脾氣火爆,敢打敢殺,那就出城迎敵;樂進脾氣善於協調,做好支援,也能在二人之間溝通。曹操自己隨後率大軍前來支援,也好報赤壁之仇!
那張遼著實了得,出其不意,用三千騎兵把孫權的陣營衝的七零八落。一場好殺,殺的東吳小兒聽說“張遼”來了都不敢啼哭!
東吳這邊,甘寧率領一百人騎兵在夜間突襲曹營,以牙還牙,報了張遼之仇。但張遼的突襲,遲滯了東吳孫權的勢頭,為曹操的救援合肥贏得了時間。既然劉備要發展,就索性成全他,舍了西川,去救援合肥。
曹操率三十萬大軍來報赤壁之仇,孫權不敢怠慢,在處理內部一些小糾紛之後,對曹操嚴陣以待。
在野戰中,孫權尋不到便宜,也不曾吃大虧。遇到性命之虞,手下將士拼死保護。孫權是個善於鼓舞將士為之奮命的領導。將士用命,上下一心,所以此時的戰場,曹操所面對的對手,已不是當初群雄逐鹿時那些弱點明顯的競爭對頭了。曹軍雖盛,卻拿東吳無可奈何。
曹操在陣前說道:“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之子?雞雉耳!”
可孫權劉備,何等梟雄?嘴仗豈能贏他們,自己一統江山真是越來越渺茫了。
孫權面對大兵壓境,雙方僵持不下,於是寫了一封書信給曹操。曹操閱讀了孫權的書信,說道:“孫權不欺我。”於是也就退兵了。
喜歡這個屋裡請大家收藏:()這個屋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