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文曰:“朕惟備六宮而修內職,分理紫廷;資九禦以佐壼儀,揚芬彤管。恩綸式煥,寵錫斯彰,爾貴人汪氏,毓質柔嘉,禔躬端淑。迓百祥於椒殿,芳範無違;慶多福於萱庭,慈顏有喜。茲奉皇太後慈諭,封爾為惇嬪。尚其玉齍克贊,照令德之攸崇,褕翟增華,受隆恩之永被。欽哉。”
從惇嬪十月詔封,十一月已然行冊封禮。這樣的間隔之短,亦可見皇帝早已有心在皇太後八十萬壽之年,既然按照慣例必定要有進封,皇帝心中早有了定數:進封是寧肯是惇嬪,也不是順嬪。
十一月十五一過,整個宮中所有的重心,就已經都挪到了皇太後八十大壽的慶賀大典之上來。
十一月十九日,皇帝為皇太後上尊號,遣官告祭天、地、太廟、大社、大稷。皇太後累年加尊號之後,到此時尊號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皇太後”。
二十一日,皇帝親奉皇太後禦輦,從暢春園返回紫禁城。
皇帝親自騎馬,為皇太後禦輦的前方導引。
王以下文武各官,暨大臣命婦,並在籍紳士人等,各於恭祝萬壽亭前跪迎。
十一月二十三日,賜三班九老,宴遊香山。命於次日赴乾清門內,令畫工艾啟蒙繪圖。
文職九老:顯親王衍潢、恆親王弘晊、大學士劉統勳、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官保、吏部尚書託庸、刑部尚書楊廷璋、理藩院尚書素爾訥、刑部侍郎吳紹詩、工部侍郎三和;
武職九老:都統四格、都統曹瑞、散秩大臣國多歡、散秩大臣銜甘都、副都統伊松阿、副都統薩哈岱、副都統李生輝、副都統福僧阿、副都統色端察;
致仕九老:刑部尚書銜錢陳群、內大臣福祿、禮部尚書陳德華、兵部侍郎彭啟豐、禮部侍郎銜鄒一桂、左副都禦史呂熾、內閣學士陸宗楷、詹事府詹事陳浩、國子監司業銜王世芳。
這些老人家中,惹人注意的是惇嬪的父親四格,排位在武職九老的第一位。足見四格數十年盡忠,甚得皇帝重用。惇嬪的進宮,以及今年的進封,實在與她父親的得用有不可分割的幹系。
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太後八旬聖壽節。
皇帝在慈寧宮舉行盛大慶典,為母後賀壽。
這日巳刻10點),慈寧宮筵宴之上,皇帝親捧進禦贊玉蟠桃一件。皇帝綵衣躬舞,捧觴上壽。
皇帝綵衣而舞罷,皇子、皇孫、皇曾孫、額駙等以次進舞。
這一日皇家五代同堂,其樂融融。
皇太後正座,皇帝在皇太後宴桌旁設一小方凳,不禦寶座,親自為皇太後侍膳。
而以皇貴妃和慶貴妃為首的內廷主位們,分東西陪坐在東西次間。皆禮服,婉兮以皇貴妃位分,穿明黃袍,外配朝褂;頸垂六宮中獨一無二的東珠朝珠。
皇子們皆穿金黃花袍,立在階上為皇太後祝酒;而階下,難得也都穿上禮服的小皇孫們,莊重又嬌憨地追逐嬉鬧著……
這一幕被記錄進了《崇慶皇太後八旬萬壽圖貼落》中,為巨大一幅,貼在皇太後寢宮壽康宮中。叫皇太後每日都能一抬眼就看見這樣一幕,就彷彿這樣歡慶的一刻永遠都不會落幕。
只是這幅貼落中,東西次間頭排而坐的一種內廷主位裡,並無新進封的惇嬪去。
按說在皇太後八十大壽這一年,皇帝早就想進封的惇嬪,本應該是這後宮裡獨一無二的新寵,那麼在這幅為了皇太後八十萬壽而創作的巨大貼落裡,惇嬪不但應該在,而且畫工絕對應該揣測聖意,還要好好兒將惇嬪細致描繪一番才是。
可是,奇怪的是,惇嬪非但沒有被細致描畫,甚至壓根兒都沒有出現在嬪位該出現的位置。
——連順嬪都出現在貼落裡,為東次間頭排嬪妃最後一位;那麼與順嬪相對應,惇嬪本應該出現在西次間最後一位才是。
可惜,卻根本沒有她。
剛忙完皇太後的八十大壽,十二月初一日,皇帝便下旨:“九公主著指配公紮蘭泰於明年成婚。”
“九公主封為和碩公主。一切應行典禮,交各該衙門照例辦理。公紮蘭泰授為散秩大臣,仍在禦前行走。”
七公主厘降的喜氣兒還沒散盡,九公主也要出嫁了。
婉兮一時歡喜,一時又是惆悵。
啾啾又與小七不同。小七因是長女,從小就嫻靜淑雅,看著就像個大姑娘的樣兒;可是啾啾呢,從小就是小小的、軟軟的,彷彿不該這麼快忽然就長大了,更忽然就要下嫁了。
與婉兮一樣,容妃一下子便如閃著了似的,大年根兒底下的、又是皇太後八十聖壽,便不敢露出難受來,只有偷偷跑到婉兮宮裡來,抱著婉兮掉了眼淚去。
容妃一邊落淚,一邊卻也是笑著解釋,“我啊,其實自也是高興的。我只是,只是,有些還沒醒過神來……那麼個小娃娃,怎麼忽然就要嫁人了呢?”
婉兮也是紅著眼圈兒,含笑道,“可不長大了麼。她就比蓮生小了兩歲,今年虛齡十四,明年就是十五歲了,正是與蓮生下嫁的年歲相同。”
婉兮說著也是嘆了口氣,“況且兆惠公爺去的早,兆惠公爺家人丁也單薄。是該叫啾啾下嫁去,也給兆惠公爺家增些香火氣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