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經幾日過去,但胡家村蓋磚窯,招人手的熱度不減。
這日天日晴朗,春風徐徐,隔了老遠就能聽到嗩吶和銅鑼的聲音,五六個帶刀捕頭抬著匾額一路上高調的進了胡家村。
提前早就得到訊息的胡滿,請了碼頭鎮的鄉長。匾額一送過來,就讓他揭了紅布,端端正正地露出四個字。
[大發磚窯]
名字雖然俗,但是意義好,巡撫親自起的。
讓護衛隊的人抬著匾額送到山裡,一眾捕頭留下來大吃大喝,拿著賞錢,被客客氣氣的送走。
次日就來了不少祝賀的,都是十裡八鄉聞風趕過來的人。
花裡胡哨的表面事搞好了,胡滿拉開架勢招工,一人一天二十個銅板,一月一結算,外面村的人根本就輪不著,胡家村有一家算一家,全都安排了工作。
楚娉婷送過來學習的二十人也都到了,免費的勞工,胡滿當然不客氣,將人分成兩批,一批去磚窯廠,另一批去水泥廠。
磚窯廠有老王全權負責,招夠了人手就回大山中去帶著人幹活。閑置了幾日的磚窯廠又冒起濃煙。
水泥煉制廠也在大山中更隱蔽的地方,來回進出不方便,胡滿便又招了一批村的人,修路。
正是農閑時節,村中閑置人手多的是,一又招工,便一窩蜂的報名。胡家村成了炙手可熱之地。
一車一車不知名的原材料,從四面八方彙聚而來,窄窄的鄉間路被馬車壓寬了不止一丈,日夜不停的往來,一下惹紅了不少人的眼。
第一批紅磚燒製出來後,由幾十輛大車從山裡拉出來,幾十名漢揮汗如雨的,心翼翼的,將紅磚從大山裡運出來。
走到半路上就被人圍了。
紅磚的美名早就傳的沸沸揚揚,第一次親眼所見,一傳十,十傳百,都圍在路上看。它售價三文一塊,十幾兩銀便能蓋一座大院的廣告,更是傳出百裡。
白天運的磚頭,晚上運出的水泥,第二天又拉來了一船的沙,幹苦力的一窩蜂擁上去,半天時間就運卸到胡家村中。
第三天,紅磚,水泥,沙,佔據了幾大片空地,所有的材料準備齊全,胡滿一聲令下,學堂建設開工,
村中間的最南邊,佔地十畝有餘的學堂正式開工,劉獵戶帶著抽調回來的護衛隊,抬水,拌沙,攪水泥。
熱火朝天挖地基的眾人都圍過來看。請過來裝門,蓋房的師傅們,都在問,這是什麼?
劉獵戶幾人把嗓喊劈叉了,也沒解釋清楚水泥是啥。幹脆把所有的人都攆走各司其職,開工。
紅磚牆體一排一排拔地而起,眾村民看了兩個月才,才終於發現,他們將四四方方的房間封頂之後又再往上加蓋,裡面植入了名為鋼筋,水泥,混凝土的東西,胡滿整天在工地上晃悠著,那學堂越蓋越高,直到蓋了三層,高大的房屋租足足蓋了兩棟。
眾人都在打賭他封不封頂。
首 發更 新 . gz bp i. 更 新更 快廣 告少
543村中建設
“姐——”二寶放大了嗓門,將胡滿拉到一邊。“外地來了幾個商人,想買咱們的紅磚。”
“是嗎,”胡滿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道,“讓他們等著,這會沒空。你先去把紅磚的事情跟他們講清楚再別的。”
她沉思這,嘖嘖道:“那些人沒要水泥嗎?”
水泥售價八百文一百斤。一噸起步,批發價七百文一百斤,要的越多越便宜。普通民用房屋不需要水泥,需要用水泥的多數是想蓋高層,商用最為廣泛。
可以想一想,城鎮售賣的土地並不便宜,住不開的情況下,自然要買地皮建房,算下來又是一大筆的開銷。不是人人都那麼有錢,可以隨便購買土地。但是有了水泥之後,完全可以把房屋推倒重建,蓋個三層五層的,幾十口人都能住得下。商鋪也是同樣的道理。
二寶笑道:“他們怎麼可能不水泥,最開始問的就是水泥,聽了價格後就猶豫了。”
胡滿失笑,點頭道:“把幾個商人帶到工地來看一看,不怕他們不心動。”
佔地五百平米的房屋大致要用一千斤的水泥,也就是七八兩銀,建蓋第二層水泥用量就會減少,比用木質房屋便宜多了。
“哎,我知道了,這就把人帶過來。”二寶匆匆忙忙的往回走。把這村口歇腳的幾個中年人帶到工地上。
他們遠遠的就看到鶴立雞群一般的高大建築,離的近了,嘆為觀止。
那房屋只是半成品,周圍架滿了木製的梯,人聲鼎沸,塵土亂飛。
距離太近,眾人仰著脖才能看到頂部,就見幾十個人身上綁著繩,頭上戴著怪怪的圓帽,在半空壘磚。隱隱的還能看到頂部有鐵棍鑲入牆體四角。
二寶帶著人,站在工地的最外圍,指著堆積得老高的麻袋介紹,“那個裡面盛的就是水泥,那邊是鋼筋,那一根鋼筋就值二兩銀。有了這兩樣東西,想把房蓋多少層都可以。”
有一商人,指著鋼筋驚訝的問:“這一棟房蓋下來需要多少銀錢?”
二寶輕笑,“鋼筋最貴,百兩足矣。水泥也貴,幾十兩足矣,紅磚太便宜,不值一提。”他摸著下巴沉吟片刻,像是在算賬,點著頭,“佔地十畝的三層樓房,加上人工,二三百兩銀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