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東川,是雲貴高原東北一隅,雲巔極地一處不一般的地方。
這裡,紅色的高山頂天立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這裡,炎熱之夏,暴雨傾盆,光禿禿的大山,山洪暴發,石塊,大大小小的石塊夾著泥土從高高的山坡上滾滾而下,飛沙走石,鋪天蓋地。
這裡,泥石流,寬闊的河床泥石激盪,如滔滔洪流,洶湧流動,濤聲,撞擊聲,雷鳴聲發出怒吼。
東川的大山裡,山高路險,土地貧瘠,**天災時有發生。
這,這就是東川七八十年代的片段,東川狀況的呈現。
其實,東川百年如此,向來如此。
都八十年代中期了,東川還是一副貧瘠的貌狀。雲南,許多州縣正欣欣向榮,步入富裕,而此時的東川比玉溪,比石林,比安寧等地落後二十年。
如果拿東川與沿海相比,那東川人民的生活還在舊社會。
東川交通閉塞,山民生活貧窮,各行各業落後,環境荒蕪……
這是東川現實的標籤。
陽榮生平第一次踏上東川這塊土地,
此時,他穿一套灰色中山裝,頭戴一頂新草帽獨立在灰濛濛的,東川小城入口處的國道土路上。
他,他一手扶路邊一塊灰褐色的巨石,一手舉在眼前擋著山巔射下的刺眼陽光舉目遠望。
陽榮,年輕的東川縣長兼書記——
他走馬上任來了。
他第一次踏入東川,眼前的景象令他驚歎,令他動容。
之前,有關部門向他介紹了東川的概況,他自己仔細地查閱了東川大量的資料。但百聞不如一見,呈現在眼前的東川,
真是讓他驚訝,
真是讓他感慨。
此時,淚模糊了他的眼睛,汗滲透了他的臉容。二十多歲的陽榮,此時年輕志大,品性純正,心地善良。此時此刻,他渾身熱血沸騰,百感交集,心海掀波。
是同情,還是體恤,還是責任?
他要深入考察,他要尋找良方,他要徹底根治東川的窮山惡水。他立志,要讓東川改變,改變,改變!
“看來,我要暗訪,
我要地實地調研。”
陽榮內心想。
看著東西南北一座座矗入雲霄的大山,一條條峽谷中洪流滾滾的江河,尤其是那些星星點點鑲嵌在大山之中的村莊,以及像要被洪水漫卷的岸旁村寨,
陽榮一聲輕嘆:
“我怎樣才能到達對面的山寨,
我何時才能登上山村……”
聰明足智的陽榮,面對巍巍大山,他似乎也沒了主意。派車吧,他不想驚動有關部門,他要親自掌握東川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他要親眼看看東川真實的民生民情。
陽榮邁著矯健的腳步順路走進小小的東川小城,他沒有直奔縣府,而是隨意地逛起街。
此時的東川縣山城,高高低低的路面,彎彎曲曲的巷道,窄小的街道不是上長坡,就是下長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