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之後就是採訪了。
倒不是時間緊迫,接下來的好幾天裡兩位記者都會在梅嶺之內採訪。只是這一路過來,兩位記者耳朵裡聽聞了不少關於“巨石砸火車”、“梅嶺血戰”的事情,所以兩位記者很想將這些化為筆下的文字。
採訪不是面對面坐在凳子上的正式,採訪一開始,李崇、沐子晴和劉湘三個人各自坐在團部之上的一塊石頭上。
頭頂上是一顆大樹,這是新移栽過來的。
採訪之際,什麼話題都先往後放,李崇直接先將自己的得意之作提到前面來講,所謂“得意之作”便是這從山腳一路到團部、精心構築的四大碉堡群。
李崇指點著下面的四大要塞,說起了反圍剿中最為血腥的團部防守戰。
碉堡與肉體、子彈和炮彈、飛機和大炮,這場團部防守戰各種戰場元素都有了,李崇坐在石頭上,直接叫上來了守碉堡的排長,讓他們現身說法。
好傢伙,能在氣質女記者面前露臉講話,一個個都積極性很高,說著說著肢體語言就全上來了,手舞足蹈的,跟打架一樣,都不覺得渴。
不過效果很不錯,現身說法很能身臨其境,兩位女記者嘩嘩的記者,紙寫了一張有一張。
眼見著快到吃飯時間,李崇中斷了採訪。
兩位女記者和隨行的保衛員自然是吃團部食堂的小灶,有山筍、菌菇、山雞,挺豐盛。
午飯之後休息的地方也收拾了出來,團部新搭建的竹屋專門收拾出兩間屋子出來。
休息之後,下午的採訪兩位記者自由行走,沐子晴和劉湘兩位記者深入了團部基層,看新兵操練、鑽碉堡地道。同時也看到了見彈藥庫長槍林立,重機槍排、迫擊炮排一水的輕重機槍、迫擊炮擲彈筒,重新整理了兩人對基層隊伍的認識。
下午李崇沒有陪同採訪,雖然現在全團休整沒有行動,但眼見著北潦河上下兩條支流包夾的大片三角沙洲地帶的早稻田快成熟了,麥穗兒太撩撥人心了啊,李崇並不想將這些糧食拱手讓給鬼子。
北潦河上下兩條支流包夾的廣袤地帶李崇已經很熟了,地片兒很大,昔日陳家村、黃洲鎮都只是其中的一小塊,這兩個地方三營的人都晃盪過。
所以為此下午李崇去了三營,看看三營營部的搬遷情況,順道看看搶收糧食的可行性。
反正自己有槍有炮,還有毒氣彈,怎麼也能搞一波,而且安義縣的鬼子偽軍剛在梅嶺吃了大虧,人手緊巴巴的。
這來回一趟,又談了些事,李崇回到團部的時候天色已晚。
晚風吹拂,兩位女記者正在房間內點上兩盞油燈,燈火搖晃,兩人對面坐著,整理一日的採訪談話。
沐子晴聽見團部門口有人喊“團長好”,放下手中的鋼筆,跟對面的劉湘說道,“劉湘,你先整理著,我出去一下。”
喜歡大彈道請大家收藏:()大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