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金的工資和消費水平,比起海都市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楊林的瓜子鋪生意,在京裡開得風生水起,生意不比海都差。
18家店鋪,每個月的瓜子銷量,維持在一萬斤到一萬兩千斤之間。
楊林在京的收入,每個月也能和海都市的收入持平,月入十萬到十五萬左右。
他在京裡賺到的錢,全部存進了四合院的地下室。
工人們修建好地下室後,楊林又對這間地下室進行了一些改動。
他把原來的入口封掉,另外從裡屋挖了個入口,又用大衣櫃和床,擋住了這個入口。
臥室鋪的是實木地板。
我國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最初的10年間,市場上的木地板種類主要為不上漆的實木地板塊,俗稱素板。
這個時期的地板塊規格較小,平接地板較多。
楊林把地下室的入口,也鋪上了這種地板。
只不過,地下室的入口地板是整塊的。
就算有人掀開床,也不太可能容易找到地下室的入口。
地下室裡,楊林精心裝修了一番,打造了十幾個櫃子,用來放錢和珍貴的古董。
楊林收購古董之旅,是從他上學之後才開始的。
他以前在圓山大飯店當主廚時,有幾個臺北博物館的老先生,是他的常客,在一起玩得久了,彼此之間無話不談。
臺博的院長跟楊林學廚藝,楊林則跟著他們學習鑑寶技能。
以前只是一個純粹的愛好,也沒真正的到民間去收集過古董。
但楊林辨寶識寶的知識儲備還是有的。
事實上,在國軍敗走寶島時,把國內大量的真跡古玩,全部帶了過去。
看得多了,見識廣了,楊林對古玩有了一定的鑑別能力。
這次他又報考了國內最有名氣的北大考古系,給他授課的都是國內最頂尖的教授學者,又學到了不少專業知識。
但古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哪怕楊林擁有毒辣的眼光,他在海都市那麼久,也沒有發現什麼了不起的珍寶。
到北金上學後,他花了一百多塊錢,買了一輛嶄新的飛鴿牌62型加重腳踏車,載貨、載人,都是槓槓的。
他有空就騎著這輛飛鴿,在大街小巷間穿梭來去。
剛開始也是一無所獲。
楊林覺得,自己應該想辦法進入別人家裡,不然很難有機會看到別人家裡是不是有寶貝。
收破爛是個好辦法,但收破爛有一點不好,就是髒兮兮的討人嫌,有些講究人家,不讓你進家門。
楊林鬼點子多,他寫了個木牌,掛在腳踏車前面。
木牌上寫了五個字:“回收舊傢俱。”
就跟後世有人專門走街串巷,回收各種舊手機一樣。
楊林此舉,並不是真的要回收舊傢俱。
他是藉此機會,和市民打交道,進入別人家裡。
果然,掛上這塊牌子,再加上他嘹亮的吆喝,時常有人喊住他,喊他進屋看舊傢俱。
有些人家,是真的想換新傢俱了,所以把舊傢俱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