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暑假,楊林和蘇小悅都是開心快活的。
他倆突破了男女大防,真正做到了心心相印,知根知底。
從此,風花雪月等閒事,荒宅廢院度良宵。
歡樂時光容易過。
轉眼到了開學季。
楊林早就在考慮前往北金之事。
他要背大量的現金前往。
最大的紙幣面值,只有十元,也就是大團結。
一百張紮成一捆,也才一千塊錢,二十萬就是一大包。
楊林只能分批把錢帶到北金去。
因此,還沒開學之前,楊林已經去過好幾次北金城,並把錢分批轉移到了北金。
他第一次到北金後,就在大學附近,看中了一套四合院。
巧的是,屋主急於出國,想把四合院出讓。
這個時代還沒有房改,也就沒有房產證一說,我國的房產證是從1992年住房政策改革後出現的。
四合院是私宅,有地契。
屋主一家人都搬到國外工作了,只有一個五十多歲的大爺在國內看守老屋。
大爺見楊林誠心想買,便告訴他說,雙方可以籤一個買賣合同,把地契交給楊林,以後絕對不會有糾葛。
楊林請了當地街道辦的同志,又請了左鄰右舍,總計十幾個人來當公證。
大爺開價一萬塊錢。
楊林還到了七千塊錢。
最後以八千八百塊錢成交。
當年全國的年平均工資低,大多數工人的工資只有30元左右。
8800塊錢差不多相當於三十年的工資了。
這個價格,雙方都覺得滿意,於是在街坊的公證下,簽訂了買賣房屋的合同。
楊林買下房屋後,第一時間買了幾把門鎖,把門窗全部加固換了鎖。
四合院的裝修太老舊,楊林喊了工人來,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全新的中式裝修。
最讓楊林頭痛的,就是廁所問題。
老房子都是公廁,而且是旱廁,肥料有人定時收走,運到郊區養菜。
裝修工人連什麼是“沉池”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