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炒貨師傅,三個售貨員,每天賣出兩千斤左右的瓜子!
任何一個人,不管是路過的,還是顧客,都不曾懷疑小林瓜子鋪的生產能力。
這麼多人的鋪子,一天賣出去一千三百斤瓜子,或者賣出兩千斤瓜子,外人是不知道的。
別說外人了,便是幾個炒瓜子的師傅,也不知道箇中關節。
掌握了發財方法的楊林,開始物色第三家店的店址。
楊林對店鋪的選擇,一是看地段,繁華地段的十字路口是首選,其次是居民多的巷子口。
他把第三家店,選在自家巷子口。
這裡並沒有現成的店鋪,楊林便在路口租了個一層的房子,和房東商量好,打通一扇面向路口的窗戶。
透過這扇窗戶,第三家小林瓜子鋪外對營業了。
上次知青聚會,楊林發現,很多知青回城之後,都處於待業狀態。
楊林便透過知青內部發出訊息,聘請了一批女知青來站櫃檯。
有些女知青要面子,不願意到個體戶店裡來工作,但有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女知青,還是願意在正式工作分配下來之前,先找一份工作替代。
炒瓜子的師傅,楊林都是從鄉下招聘能夠吃苦耐勞的青壯年勞動力,站櫃檯的售貨員,則在知青內部招聘。
每一家店,都是差不多的配置,四個炒瓜子的師傅,搭配兩、三名站櫃檯的售貨員。
到九月份開學的時候,楊林已經在海都市裡開了六家分店!
這六家分店,瓜子的銷售有多有少,平均下來,每家店的銷量,可以達到800斤左右。
生意最好的店,還是第一分店和第二分店,這兩家店的銷量,佔據了總銷售額的一大半。
六家店的日銷量,達到了4800斤!
降掉損耗、人工、房租等開支,楊林每天淨賺2000元左右。
楊林悶聲發大財,每天不是在忙著進貨,就是在幾家瓜子鋪之間遊走,監督管理店鋪。
一個月下來,生意有好的時候,也有差的時候。
楊林最後統計了一個月的利潤,居然有五萬多元!
這麼多的錢,讓楊林欣喜若狂。
他也不敢跟別人分享這份賺錢的喜悅。
哪怕是家裡人,他也不會把實情說出來。
每次家裡人問起生意情況,楊林都會說還行,一個月能賺幾百塊錢。
對每個月工資只有三、四十塊錢的工人來說,楊林每個月能賺幾百塊錢,已經是一筆鉅款了。
而這筆數目,也是大家所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