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和蘇小悅騎行回家的時候,聽到路邊有人在唱歌。
“我是個窮知青啊,我遊蕩在外灘上。誰要是敢小瞧我,砰砰就兩拳頭。我是個小癟三,我口袋裡沒鈔票。壯著膽子去外灘,還想搞物件。苗條的身材,美呀美、美呀美,甜蜜的嘴唇,甜如蜜、甜如蜜……”
蘇小悅聽了,羞澀的笑道:“天哪,這是什麼歌?”
“無業遊民的歌。”楊林哈哈一笑。
年輕人的世界就是這麼簡單而又快樂。
知青聚會過後,楊林投入到兩家瓜子店的經營和運作中。
這兩家店,是楊林的商業基礎,他要先要把這兩家店管理好,再進行新店的擴張。
第一百貨店的生意很穩定。
在炒制奶油西瓜子的基礎上,楊林又加入了原味葵瓜子和原味南瓜子,豐富了瓜子的品類。
自從上次楊林到大哥家裡說過那番話後,店裡的錢財就沒再少過。
大嫂王麗麗也越來越適應了做生意,收錢、售貨做得十分到位,也學會了和顧客聊天。
很多看了報紙前來的顧客,並不知道“瓜子西施”是誰,都把王麗麗當成了瓜子西施。
限制店鋪發展的,還是人數。
七個人的限制,讓楊林很不好安排。
原來只賣奶油西瓜子,銷量也能達到一千三百斤左右。
現在加入了南瓜子和葵瓜子,品種雖然多了,但瓜子總量的銷量還是差不多,並沒有明顯的突破。
因為四個工人,每天的炒制能力有限!
楊林覺得這種模式必須改變,不然哪怕開更多的店也沒用。
經過一番思索,楊林租下了一個廢棄的廠房,稍微改了一下,變成了小林瓜子鋪的生產工廠。
這個生產工廠,當然是隱秘的。
私營企業,在這個時代,是禁忌。
楊林把大部分的葵瓜子和南瓜子炒制,放到了這個生產工廠裡進行。
他一次性聘請了十二個炒瓜子師傅,他們吃住都在附房裡,上班就在生產工廠裡。
生產工廠不掛牌,生產的瓜子,由晚間運送到小林瓜子鋪去。
工廠裡的工人,和店鋪的工人互不聯絡,彼此都是獨立運作的。
店鋪裡仍然有工人在炒制瓜子,整個營業時間段,四個師傅幾乎不間隔的炒制。
這麼一改,小林瓜子鋪的銷量直線上升。
第一百貨店每天的銷量,提升到兩千斤左右!
楊林給這家店又增加了一個售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