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主事的回來了,開口說道:“這兒的規矩真特孃的怪,半夜摔盆,還不跟出殯一起,單獨摔盆,真是怪了,不過主家說了,先休息一會兒,一會兒跟著去摔盆,但後半夜得陪著一塊兒守靈。”
剩下的吹手就三言兩句的說起來:“什麼?跟著守靈?守一宿嗎?這哪兒能扛得住,多冷的天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主事:“唉,幹這行就這樣,別得罪了主家,主家怎麼安排就這麼辦吧。”
吹手們雖然不樂意,但也沒有別的辦法,誰讓拿人家的錢了呢。
休息了一會兒,管事的來招呼吹手們出發,吹手們就各自拿著樂曲跟著摔盆的孝子孝孫等一隊人後面吹吹打打的走。
這裡說說摔盆,所謂的摔盆是規矩,就是把在靈堂前燒紙錢的泥盆摔碎,俗話叫孝子盆,一般是由非孝子,但跟死者親近的人抬著一架帳子,就是一張桌子,桌子兩邊兒豎著兩根杆兒,杆兒上拴著一根紅繩,有一張或多張彩布掛起來,桌子上有貢品,有香爐燭臺等一系列供奉用的東西。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來到大街上,每走九步就得放下帳子,孝子孝孫跪下磕頭行禮,然後再走,步伐由喊號子的人看著,如果走快了,會提醒領頭的慢點,領頭的是懷裡抱著孝子盆的孝子,如果這家沒有沒有兒子,就換孫子,如果連孫子也沒有,就得由親兄弟家兒子來代替。
一直走到差不多村子的中央,磕足了四十九個頭,才能正式的停下帳子,孝子孝孫兩邊兒跪好,由喊號子的來主持摔盆,摔盆講究一次摔碎,越碎越好,傳說這孝子盆就是死者的鍋,摔的越碎,死者走的時候越容易攜帶。
摔完盆,跟著看熱鬧的小孩要去搶桌子上的貢品,民俗說吃了這種貢品小孩不容易夭折,好養。
孝子盆一摔,槓夫起槓,正式開始出殯。
但摔盆多是在午時,就是中午十一點左右,半夜摔盆的還是第一次見。
不過主家就是這麼安排的,吹手們也只好就這麼跟著,出了門口就是大道,一行人且走且跪,本來是一跪吹手裡吹大杆兒的就得吹一個調子,但因為主家之前吩咐過不能吹大杆兒,所以也就剩了這道工序。
本來一切順利,但吹手裡吹嗩吶的小夥兒因為多喝了兩杯,此時酒勁兒上頭,見快到地方了,摘下背上揹著的大杆兒卯足了勁兒,一聲低沉渾厚的大杆兒聲音傳了出來。
接著就看孝子孝孫們臉色大變,吹響大杆兒的吹手此時也被嚇醒了酒,不知所措,就在主事要上去賠不是的時候,異變突生。
就見不遠處雕樑畫棟的豪宅頃刻間崩塌,兩邊兒蓋滿了土房的大道一下子變成歪歪扭扭的山路,兩邊兒的土房也都消失不見,變成了一片片茂密的小樹林,孝子孝孫們都變成了似狗非狗的東西,抬著的帳子跟帳子上的貢品也都變成了破桌子,蚯蚓,土疙瘩,只有桌子上的帳子還是原來的帳子。
吹手們都被嚇傻了,一個個愣在原地,孝子孝孫變的東西也都四散逃走了,不知道誰大喊了一聲,吹手們傢伙事都顧不得要了,撒開腿腳玩命的跑起來。
跑了一會兒,依然還是在這條山路上,兩邊兒的小樹林變了好幾變,但一行人就是走不出這荒山。
主事的跟隊伍跑散了,心裡大急,知道是撞上不乾淨的東西了,脫下了褲子對著路邊兒撒了一包尿,又脫下了褲衩套在腦門上,也不知道他是聽誰說的這樣可以辟邪。
但奇怪的是主事做完這一系列的事情後又跑了一會兒,竟然認得了路,原來自己在離家有近十里地的南面皮猴山上。
一路跌跌撞撞,一直跑到聽見了雞鳴聲,主事可算跑回了家裡,到家後渾身不停的顫抖,臉色蒼白,緩了好一會兒才想起還有一幫人不知道回沒回來。
這時候太陽也從東方露出了頭,主事的開始一家一家的跑,結果得到的答案都一樣,都沒回來。
主事知道大事不好,瘋子似得跑到了周父家裡,因為那時候碰上了不乾不淨的東西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找村裡的先生給看看。♂手機使用者登陸 .zhuaji. 更好的閱讀模式。
喜歡老村舊事請大家收藏:()老村舊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