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普洱茶是團餅茶,調變時先將茶餅烤炙碾細,然後燒水煎煮。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
點茶、點湯,指茶湯的調變,即茶水煎煮沏泡技藝。
點湯的同時,用茶筅旋轉擊打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為擊拂。反之,若湯花不能咬盞,而是很快散開,湯與盞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這就輸定了。
水痕出現的早晚,是茶湯優劣的依據。鬥茶以水痕晚出為勝,早出為負。
沒有任何的意外,這次茶道比試,各方面都是鄭含完勝,而且勝的不是一點兩點。
“湯色清純,湯花細勻,緊咬茶盞,水痕久未出現,絕品好茶,”曹越在將那杯鄭含特意獻給他的茶一飲而盡前,心裡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今天鄭含的茶藝水平,表現的比以前還要好很多。
曹越琢磨著,回去以後,一定好好拷問一下,以前給他泡茶的時候,是不是開了小差?
“好茶,真是茶仙再世,”朱朝陽忍不住稱贊了一句,然後將那盞茶慢慢飲盡,還意猶未盡地舔舔嘴唇,“可惜一盞就沒了,希望以後還有一睹如此水平茶道表演的機會。”
再端起金成姬的茶,慢慢品鑒,最後也給了好茶的評價,但也只是這兩個字的評價,再無其他更多的稱贊。兩人的茶藝水平不是一個層次,鄭含水平比金成姬高了不少,茶水的品質也是一樣。
韓方充滿評委的那幾個人,也都是很懂茶道的人,他們從剛才茶藝表演的過程中,已經看出了高下。再看端到面前的茶水,誰高誰低,不需要多言就明白。
但要他們承認華夏女孩比他們南韓女生的茶藝水平高,還真的開不了口。
如果他們開口,那就說明第一場比試他們輸了。
他們怎麼能當著這麼多華夏人的面認輸呢?
三位華夏評委的評判已經當眾宣佈,他們都認為是鄭含的茶道水平高於金成姬,而且高的不是一點點。
“我輸了,”在幾名韓方評委猶猶豫豫中沒把最後的判斷說出來的時候,金成姬走到場地中間,沖幾位評委鞠了一躬,再對鄭含盈盈一禮,“鄭小姐,我輸了,我輸的心服口服。希望以後有機會向你請教茶道,還望你多多賜教。”
“一定,”鄭含面帶微笑地回了禮,“金小姐的茶道水平也很高,以後有機會我們相互交流切磋。”
與幾位猶猶豫豫不敢認輸的評委相比,這個叫金成姬的對手,無論是氣度還是涵養都明顯高了幾個檔次。其實這點鄭含能理解,要是心境達不到一定的高度,怎麼能學習茶道?怎麼能泡出好茶?
心胸狹窄,氣度很小的人,根本不適合浸淫於茶道之中。
這種對手,就算比賽時主動認輸,也讓人打心底的尊重。
金成姬主動認輸,幾位還不願意宣佈鄭含的茶道水平更勝一籌的韓方評委,也只能無奈地宣佈了鄭含的勝利。
在宣佈鄭含獲得勝利的時候,金智南臉色非常難看。
金成姬被許多人稱為“茶仙”,請她表演一次茶藝,費用可是天價。他本以為今天的比試金成姬一定獲勝,沒想到,卻輸的沒有一點懸念,讓他備受打擊。
茶道是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他原本以為,整天只知道賺錢的華夏人,早已經淡忘這項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技藝,卻沒想到,一切並非如此。
那位華夏女生,怎麼會有那麼精湛的茶藝呢?而且還長的這麼漂亮!
鄭含並沒有多大的驚喜,她只是沖幾位評委再施了一禮,即走回己方佇列中,彷彿一切只不過是過眼雲煙一樣無所謂。她的寵辱不驚,越加讓在場的人刮目相看。
曹越充滿了驕傲,看向鄭含的眼神有掩飾不住的柔情蜜意。
而許菲和丁佳,則有點自慚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