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
周太後縱容梁王,其實是大家都知道的公開的秘密。只是之前皇帝不發話,不處置,自然也就沒有人貿然出頭。出頭的都被周太後和梁王的人整掉了。
現在紀大人一開口就有很多人在心裡暗罵一聲老狐貍。
這也難怪紀家可以屹立朝堂之上百年不倒。
他這分明是在討好太子這位未來的天子了。
相比較而言,剛剛還為周家說話的金尚書,一下子就顯得愚不可及。
明明之前梁王謀反的證據已經明晃晃地在皇上面前出現了,而且還是先皇後的弟弟親自現身說法。他居然還想著過去受過的梁王的恩惠,妄想替梁王說話。
這不是腦抽了麼?
雖然他的話說起來是為了太後娘娘和周家,可是誰不知道周家和梁王本就在一條船上的?
眼看著梁王失敗,周家倒臺分明也是就在眼前的事情了。
他這麼做,豈不是螳臂當車無異?
說起來,還是這位紀老大人人老成精,一下子就看出來了朝中風向,及時按照太子的心意,說出了太子想讓人說而沒有人敢說的問題。
這個提議,當然是正中太子的下懷。
不過,太子當然不會立刻就表態。
他沉吟了片刻,很快就有人也乘上了紀大人的東風。
“紀大人說的是,太後娘娘和周家勾結梁王,證據確鑿,應該要嚴懲不貸!”
“臣附議!周家在京中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實在是罪惡滔天!請太子殿下下旨查辦周家!”
“臣附議!”
“臣認為周氏女不配入宮!還請太子殿下將周氏女打入冷宮!”
這會還有人提起了宮裡的周靜蓉。
對於朝中這些大臣的變化,太子看在眼裡,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對於太後和周家,他心裡自然是已經有了處置的章程了。
只是,他卻不能讓大臣們來左右自己的決定。也不能讓大臣們感覺到他的決定是受了大臣們的影響。
因此,盡管多位大臣附和著紀大人提議嚴懲太後和周家,太子卻並沒有很快表態。
而是肅然說道:“因為太後娘娘被她宮裡的人給矇蔽了,應該說,是太後娘娘宮裡的人私下跟梁王勾結,才惹下了這次大禍。本宮已經把他們都收監了,不日就能查出結論。請各位保持冷靜,不必人雲亦雲!”
太子這話一說,除了紀大人,其他附和他的人全都面紅耳赤。
這些朝廷裡的官油子算是見識到了太子的耿直和犀利了。
有些人也理解了當今皇帝不肯廢除太子的道理了。
細細品起來,太子的行事風格,頗有幾分當年袁大將軍和袁皇後的樣子。
袁大將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在朝堂上也是行事強硬,說一不二的。
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武將的身份而對文臣有一絲忌憚。
但凡他看到不平的,不順眼的,他都是直言不諱,從來沒有給人家留過臉面。
因此,他這種性格,固然有人欣賞,也給他帶來了不少仇敵。周家就是其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