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是一個星期的時間過去了,小破樓內,幾個團隊與散人們依舊在忙碌著。
對於規則的制定,各種補充條款的探討和據理力爭,以及科學技術層面的初步研究與嘗試。
如果只是看科學技術層面的研究進度的話,華夏團隊無疑是進展最快的那一個。
這並不是因為, 智腦小武的額外照看~
當然,照看的情況肯定是有的,但在科研探索方面,它卻並沒有去過多的插手,頂多也就是為其提供了些便利條件而已。
比如,那兩位大廚的餐飲店, 已經在小武的幫忙下,順利的開張大吉, 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天, 生意流水還算可以。
而國內科研團隊的研究課題,方向等,都是自己選的。
也正如梁月此前瞭解到的情況一樣,他們把自身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對於宇宙航天相關技術的研究上。
關於這一點,地球上過來的其它團隊基本都是一個路數。
只是為了更好地提高研究進度,避免各團隊間的重複攻關,眾人已經在事前,先一步分配好了所負責的研究區塊。
之所以,華夏過來的團隊的研究進展比較順利,其實不是因為團隊人員的水平高。
能借著珍貴的名額,被派往山達爾星建立研究駐地的,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絕對精英。
各個大國研究團隊之間,大都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國內送來的人員水平還要稍微差了那麼一點。
真正影響研究進展的最重要因素, 其實是源自於語言!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山達爾星本身是不說英語的……
之所以, 眾人在與本土星球的人員之間交流無障礙,完全是因為科技發達,翻譯耳麥等器械的功能強大的原因。
而翻譯機器這種東西,放在人們的日常交流,普通工種的生活工作中自然是夠用的,可一旦應用到了具體的專業領域,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不適之症。
英語這門語言,但凡有點認知度的地球人基本都懂,它的廣泛應用,以及取得世界語言的地位,並不是因為這玩意兒有多高階和好用。
事實上,在地球的前沿科技圈子裡,每一個新科技,技術領域的探索,每進一步,基本都伴隨著大量新鮮英語詞彙的誕生。
為什麼?
因為英語這門語言本身就不適合用來做研究,為了適應各種新鮮事物與現象的出現,只能透過不斷地增加新詞彙,來彌補各路專家們對新領域,新事物的定義……
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這一套被應用在科研領域的英語,被髮明出來的新名詞,詞彙等,跟人們日常交流中的英語,儼然已經不再是同一種語言。
因為新出現的單詞,以及組合詞彙實在太多了,不是正經研究某一領域的學者,或者學習者們,根本就讀不懂相關文章所表達的含義。
即使是同為前沿研究方向,在不同的科研領域中,各種的新造詞彙之間,也同樣難以做到共融,交流起來的障礙真是不小。
一旦放鬆了學習一段時間,相關的一些文章可能就會出現讀不懂,恍如在讀天書一般的情況。
沒辦法,一大票科研工作者們對於英語這門語言的探索和創新,那真是日新月異……
相比之下,華夏的漢語就基本沒有這種困擾。
地球上公認的,漢語是最難學的語言,不是因為生澀繁複,而是它足夠高階。
如今來到了外星球,開始跟外星人的語言體系對接之後,優勢便就自然而然的體現了出來。
各種的生僻詞彙,科學前沿,陌生領域的新概念,總結和轉化起來,雖然同樣偶有不順,但基本還是逃不出對於相關漢字的排列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