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人依舊在家中終日仰面枯坐,自從上次與信親王在書院一番秘談,本以為自己能借助親王的力氣,再皇帝身邊再謀一番差事。可在一番敘話後,結果出人意料,結果是日後再言。一番都又過去好些時日了,聽派出的探子來報,信親王眼下同自己海同,閉門幽居,甚至沒有去過一次朝廷。
現在,在今兒晚上,汪大人吃了一些酒。專喚人把一張椅子故意擺在門外的大壩上,自己仰靠在那兒,滿目是星,望空生悲。
在今兒上午,在皇城外的大街上瞧見一家,有幾個滿人在那兒經營調絲換玉的生意。像這樣古怪的事,把那些明朗朗,亮閃閃的計謀條碼在明處,卻不怕人搶了去。像這樣的事,在生平第一次看到。
這夥人經過問,身上僅揣著自己本朝管轄下的,那些亂七八糟的官文。有關於本朝的,一路的籤關文,別說幾張了,甚至連一張也拿不出來。而眼下卻不登記在冊,明目張膽,在皇城的大門外做起了黃金調寶的勾當。
“不行,”他想,“這事明兒得再往一趟,必須得問個明白。”
他仰頭細想,絲絲漫漫入腦,甚至想到了,莫非那夥人是在掩人耳目,是從異國過來的,迷惑本國人民的異教。像這樣的事,在大明又不是頭一次聽說,而且是實有的要聞。
在那兒,在壩上的大椅上他眼望著迷濛,心思縹緲了差不多快一個時辰,在生酒暈時,才被幾個家丁連椅一起弄進了寢房。
次日早上他一覺醒來,此時的陽光正紅,布射在牆上如一抹抹的彤輝。因酒醉後,在經現在醒來時,渾身還不適應。精骨無力又肌膚痠痛,吃了幾口早茶,再溫了一會床才起了身。洗漱完畢步到門外,本想去牽馬,去查明昨晚心頭的那一件,在昨天遇見的那件黃金調寶的蹊蹺事。卻在剛行幾步路時,那位當門的老人,在走廊那裡急衝衝地,一面望,一面小跑了過來。
汪大人停住腳步,定身把那老門子瞅著,像是在等著他,這幅樣子肯定是來上報門事的。
還真是如此,老門子到了跟前顧不上行禮,只撫摸了一下胸口。
“老爺!”他道,“門外來了幾位生客,個個均帶著傢伙,勸也勸不走,問也問明。只言讓你出去了,他們才肯進來。以那副兇相來看,您還是躲起來才好!”
汪大人猶豫了片刻,又側身望了一眼馬棚。
“管他兇人善人,既然人家都來到了府上,逃離一時也逃不了一世。”他說話間已經抬起了腳步,並吩咐老門子給馬兒添一些草料,言是過一會兒可能會出去。
來到大門處,在門內的牌坊下把那些人一一瞄了一眼。只有一位身穿白袍的小個子頂著罩帽,瞧不見臉,罩得嚴嚴實實的。其餘六個人都是大漢,身材魁偉,清一色身穿青袍,把少年圍在中間。那陣勢應該像是護著小個子,個個摸著腰刀,戒備四周。
同時那位小個子也在望著門內,見了汪大人像是望見了熟人,不搭話卻徑直朝門裡走。轉眼間,把等待和不經招呼又竄了進來,卻成了兩種怪象。
最後進來的兩人一進門,那副樣子像是在自己家,反手把大門關上。沒有繼續隨來,而是立在那兒成了望風的。
“莫不是來殺人的?”汪大人想,驚出了一身冷汗。呆在原地,見自已逃脫不了時,嚇得不知所以了。
小個子步到跟前,再望望四周,示意護著他的人都散了去。都去各自找各自的位置,隱在暗處。這種佈置像是已久的的習慣,一夥人散得真快,一飛一竄便不見了人影。
汪大人此時才明白,眼前的小個子像是來找自己的,因此很後悔剛才那一瞬間的軟弱,把自己的窩囊,膽小暴露給了對方。要知道,此刻這是在自己的府中,自己隻身而來,正是為了顯示自己不懼怕,思想堅定,是正義之人。
於是,他很快便恢復了過來,像往日在家中一樣,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
“請問,”他道,“先生到此有何貴幹?何不脫去罩帽,本官是明朗人,自然只和明朗人交道。”
小個子果然脫去了罩帽,露出了一張稚嫩的小來。衝他微笑著,一臉的親切關懷相。
汪大人一驚,便又驚中轉喜,眉開眼笑,下跪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