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婉兒的貼身侍女阿古娜有些留戀的回頭望著身後、夕陽下漸漸遠去,消失在視野中的王庭道:“可敦,您說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再回王庭?”
拓跋婉兒用一隻手捋了捋紫色鮮卑帽裡露出來、被風吹亂的長髮道:“也許很快,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再回來了吧,說不定的。”
北方異族王庭由來已久,從匈奴統治北方時就已經有了,雖比不上漢人都城的繁華,但也算是北方異族的中心了。
秦漢時,匈奴人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到了西漢初年,皇帝們不得不透過和親來息事寧人。
其實,匈奴在社會形態上並非純粹的部落,而是有著自己的國家,其統治中心被稱為“王庭”,也稱為“單于庭”。
首位載於史書的匈奴首領是頭曼,他是第一位被史書確認有“單于”稱號的首領。
秦始皇為了鞏固國家統一,在修建萬里長城之餘,還派遣大將蒙恬率軍北擊匈奴,頭曼交戰不勝被迫向北遷徙。
到了秦二世時,蒙恬被處死,全國各地爆發反秦起義,頭曼單于趁機再次吞併了河套以南的地區,威脅中原邊疆。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從始祖淳維至頭曼的一千多年裡,匈奴人一直處於分散狀態。而頭曼作為首位單于能夠統合各部,則必有其統治中心。
關於其王庭所在,《漢書》給出了答案:“稒陽,北出石門障得光祿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頭曼城。”
稒陽,在今天內蒙古包頭市東,遠在其西北的頭曼城大致方位就在陰山之中,經考古確定,應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
後來,太子冒頓弒父奪位,匈奴人在東胡人面前也迸發出國家意識:“地者,國之本也,奈何予之!”
冒頓單于,攣鞮氏,他首次統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龐大強盛的匈奴帝國。
冒頓奪位後旋即大肆擴張:向東大敗東胡;向西迫使月氏人西遷;向南則吞併樓煩、白羊、圍漢高祖於白登山,向北征服了渾庾、屈射等五國。
為了對新佔領的土地進行有效統治,冒頓單于將王庭進行北移,故匈奴王庭有南北之分,而頭曼城則作為南庭繼續使用。
冒頓死後,繼位的老上單于,連年劫掠殺害邊疆百姓,其中尤以雲中、遼東最甚。
而漢朝除了維持和親政策外,無計可施,老上單于充分運用了遊牧民族的優勢,不與漢軍接戰,漢軍望塵莫及。
但漢朝也在文景之治中積累了力量,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強盛,反擊匈奴的時機業已成熟。
大將軍衛青、霍去病先後率軍奪取河套、河西走廊等地區,頭曼城失去了屏障難以防守。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衛青與霍去病兵分兩路深入漠北,伊稚斜單于在與衛青的決戰中戰敗逃跑,而霍去病則大破左賢王,俘獲大批匈奴貴族官僚,封狼居胥。
經此一役,漢朝與匈奴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扭轉:頭曼城歸於王化,朝廷派遣大批軍隊、移民與官吏充實此地,興修水渠,開墾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