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欣然接受道:“好啊,到時我們可要好好嚐嚐大虎釀桂花酒了,只可惜洛陽現在也沒有那麼多的葡萄給夫人們來釀葡萄酒,
只能吃喝從涼州運來的葡萄和葡萄酒了,當初文帝在時每次吃葡萄喝葡萄酒都要叫上阿父前去,還不時的讓阿父帶些回來,我當時也不少吃呢。”
柏靈筠想了想道:“這雖然不難辦,但現在還是在涼州便釀好酒再運過來就好了,不要大費周張了,
畢竟現在天下未定,待日後天下大定夫君可以帶我們去涼州親手從葡萄樹上摘下葡萄來釀酒嘛。”
曹爽從漆盤中夾起一塊豆腐放入嘴中道:“靈筠說的不錯,待到天下大定之時,為夫帶你們去涼州看看,雖然說現在也能,但現在的涼州局面還不穩定啊。”
蒹葭也開口道:“雖然葡萄酒暫時不可以自己釀,但是甘蔗酒還是能自己釀的。”
昔日魏文帝詔群臣曰:“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葡萄。
當其末夏涉秋,尚有餘暑,酒醉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悁,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
又釀以為酒,甘於麴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嚥唾,況親食之耶!”
從上文可以看到,和葡萄與葡萄酒有關的記載幾乎都和貴族有關,魏文帝更是對葡萄酒讚不絕口;
而且東漢孟佗送張讓“蒲萄酒一斗”用來走後門,就可以另張讓“即拜佗為涼州刺史。”可見葡萄酒在當時是很珍貴,很受貴族重視的。
還有甘蔗酒,甘蔗酒原材料為甘蔗,我國甘蔗酒的工藝通常是經破碎、發酵、蒸餾,以及後期的儲藏而得到,
主要特徵是採用我國傳統工藝:固態發酵法,發酵過程必須加入專門製作的引導甘蔗發酵的微生物,也就是酒麴。
並採用專門的竹簍窖泥,以使酒更具香味。
甘蔗酒在當時也稱為“金酒”。
《西京雜記》卷四引枚乘《柳賦》裡提到:“爵獻金漿之醪。”並解釋說:“梁人做諸蔗酒,名金漿。”
以金來形容酒漿,可見甘蔗酒也是一種名貴的酒。
還有杏酒,它相對葡萄酒甘蔗酒來說感覺更“平民化”一點。此酒在漢代就有記載:
“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煮木為酪,注如淳曰:作杏酪之屬也。”
有糯米酒,稷米酒,粟米酒。
三國時期按照部分糧食酒的原材料將其分為幾個等級,也能體現當時就酒的原材料對酒分類的特點。
三國時期的糧食酒還有黍米酒等。只是由於釀造技術的原因,三國時期的糧食酒大多是發酵酒,度數比較低,無法達到高濃度的水平。
再說說自己對糧食酒中醴與酒的一點理解:
按釀製方法劃分,三國時期主要是發酵酒。
而就以糧食為原料的發酵酒主要的原材料是三樣東西:酒麴酒母),糧食,水。
不同的糧食,配不同的酒麴,釀出不同的酒。先不說糧食,單說酒麴。
而三國時期的酒麴主要有兩種:曲古體字為:麴,也讀曲的字音)和櫱。這兩種酒麴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商王武丁曾經提過曲和櫱:“若作酒醴,爾惟麴櫱。”《尚書?;說命篇》)。
所以說,醴酒應該是發酵糧食酒的一種。
而這一時期的酒麴主要有兩種:曲古體字為:麴,也讀曲的字音)和櫱。
這兩種酒麴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商王武丁曾經提過曲和櫱:“若作酒醴,爾惟麴櫱。”《尚書?;說命篇》)。
所以說,醴酒應該是發酵糧食酒的一種。